第(3/3)頁 而程教授的手半舉半不舉的,猶猶豫豫著。 張教授對此很意外。 因為在私底下談論的時候,同事們往往都會說古人可能已經被超越了,但到了現在的正式民意調查時,卻幾乎無人支持自己的論調了。 張教授高高舉起了手,“有我一票。” “共五票!”助教眼巴巴地看著大家,“三無老師的23首作品,就算并不是首首都超越古人,但有一部分是肯定超越了并沒有任何爭議的吧,比如說《雨霖鈴》,可大家為什么不舉手啊?” 大家也議論開了。 “超越古人,位于歷史第一詩人的位置,這個地位太高了,哪能那么輕易地就把一個當代詩人推到這個層面啊?” “對啊,雖然我也覺得三無的作品要穩壓古人一頭,但是兩周時間發布了23首作品,就這么輕易地站在了古人的頭上,我覺得我沒法投這一票,太兒戲了。” “我也覺得兒戲。把他和詩詞十圣放在一起談論,我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贊揚了,再進一步的話,我覺得過分了。” …… 助教鳴不平:“我覺得咱們骨子里有一種病,厚古薄今病,在面對古人的時候,我們容易自卑,總是覺得我們不如古人。 如果這些作品并不是三無的作品,這些作品如果都是出土文物的話,大家又如何定義這些作品的詩人,是何等地位呢?” 如果是出土文物的話…… 眾人面面相覷。 那還用說嘛,那一定吹爆啊。說考古界挖掘出了又一個璀璨的新時代啊! 張教授暗自慶幸,幸虧他沒說《后出師表》偽作和考據學是一個高中生提出來的,否則的話,那個叫江小白的,一定會比這個網絡詩人三無更慘一百倍。 有人突然喊道:“我去啊,三無竟然破天荒地沒玩套路,他又發詩了!” “什么詩?”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應該是寫中秋的吧?” “快快快,投到幕布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