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江陰-《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常州,江陰。
古之延陵,北濱長江,東連常熟。
常州是江南要地,西南宜興與應天府、廣德州相連,西北界與揚州泰興、鎮(zhèn)江相望。
運河在境內(nèi)橫穿,長江在北面,東南便是太湖。
而其中僅一個江陰縣,便有田一百一十三萬畝,東西相距一百四十里,南北相距七十里。年輸糧六萬余石,出銀十余萬兩,江南繁華大邑。
黃山港又通大洋,順風一日可至。
這樣的一塊江南寶地,在明末卻也是多災多難,受小冰河影響,僅崇禎朝,崇禎二年秋、冬不雨。三年,二麥莠末,菜盡傷。五年,夏旱。六年,潮沖圩岸,傷人。九月,風變,田禾若掃。七年,夏旱,麥隕,秋,大雨,損稻。十年,二麥盡,青蟲食禾。十一年,大風,損麥,秋,旱,蝗起,原野成空。十二年,旱,蝗。
十四年,旱,大蝗。
弘光元年,大旱。
在四月份時,江陰城得知北京巨變,市井有無賴,乘機生亂,三五成群,各鎮(zhèn)搶掠焚劫,殺人如草,接著許多奴仆、佃戶、饑民也跟著四起作亂,到處劫掠,縣令無可奈何,只能令各地鄉(xiāng)紳族老,動員族人,組建鄉(xiāng)勇自衛(wèi)保境安民。
又請縣中有名望之鄉(xiāng)紳士人,分往各鄉(xiāng),曉以利害。
典史閻應元單騎至港口,安撫平定當?shù)乇﹦印?
五月,福王被史可法等擁至南京即位,江陰動亂方才安定下來。
清軍南下,典史陳明遇、訓導洪厚敦,都司周瑞瓏等在之前動亂中出面平亂的眾人,召集縣中鄉(xiāng)紳,拜牌集議,計劃從之前平亂的各地鄉(xiāng)勇中募集人馬,北上勤王,然最終事議未定,不成。
轉眼間,南都亡,弘光被俘。
武進人御史劉光斗降清,多鐸命他返家鄉(xiāng)安撫常州各縣,招安榜文下發(fā),各縣紛紛歸附,唯江陰沒有回復。
劉光斗派人來勸降。
知縣林之驥、參將張宿、海防程義、縣丞胡學棟、學使朱國昌、兵備馬鳴霆等畏懼清軍勢大,紛紛掛印辭去。
縣中無官,大家推主簿莫士英權署知縣事。
可莫士英轉身就命家丁悄悄帶著印信、帳冊私會劉光斗投降,得到劉贊賞后,又偷偷把衙門庫中銀兩暗暗運走獻上,并買好馬進獻阿附,在縣中開始以縣令自稱。
只是沒想到,清人卻委任了河南人方亨來任縣令,這位方亨十分年輕,卻是進士出身,帶著二十個家丁來上任,一來就要求江陰把戶籍田畝帳冊地圖獻上,送呈南京。
緊接著又頒剃發(fā)之令。
常州太守宗灝還特差滿兵四人,前來督促剃發(fā),居住在察院之中,做威做福。
“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
方亨雖年紀,卻擺的好大官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原平市|
手游|
聊城市|
卢龙县|
安陆市|
武邑县|
札达县|
邯郸县|
龙井市|
榆林市|
罗田县|
佛坪县|
台中市|
阜平县|
盘锦市|
合水县|
儋州市|
武功县|
论坛|
西丰县|
新营市|
寿阳县|
诸暨市|
富裕县|
谢通门县|
甘孜县|
福州市|
宁蒗|
乌恰县|
定边县|
黔西县|
修武县|
卢龙县|
宁陵县|
定南县|
报价|
德阳市|
阳原县|
阜阳市|
横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