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9章 江陰-《海上升明帝》


    第(2/3)頁

    眾鄉紳們再次齊聚,何茂、刑叔、周順、刑季、楊芳、薛永、楊起、季茂、辛榮一眾鄉耆士紳聚議,上次北京淪陷江陰暴動時,就是他們出面招募鄉勇平定暴徒。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能剃掉?”

    “發不能剃!”

    兩京淪亡,崇禎自縊、弘光被俘,這江陰的官都跑了,這些本地的士紳們卻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大家無奈之下,雖勉強能接受改朝換代的事實,卻不愿意剃發易服。

    于是眾鄉紳齊至縣衙,請見方縣令,請求留發。

    方亨是乙科進士,清軍還沒攻占河南,他便早早的跑去投附,一路跟著多鐸來到南京,結果卻只委了個江陰縣令的小官,心頭也一直憋火,見這些江陰鄉紳還如此不聽話,便破口大罵。

    何茂七十多歲年紀,在鄉里也是非常有名望的,當年也是做到過四品官的,被個后生罵,于是也十分惱怒,便提著拐杖罵方亨,“你也是大明進士,如今還頭戴著烏紗帽,身穿圓領官袍,卻跑來做清朝的知縣,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被指著鼻子罵,方亨更怒,只是知曉這何茂年老威望高,家族勢大,也就一時忍耐,甩袖而去。

    何茂被辱,氣憤不過。

    便直接坐在衙中,拄著拐杖道,“這世道真是越發不成樣子了。”

    “想不到這方縣令油鹽不進,這是非要我們剃發了?”周順道。

    這一群鄉紳個個功名在身,不少還是大族族長,有好幾個跟何茂一樣都曾經在朝任過官,如今一把年紀了,本來都快進棺材了,這次來見縣令,想著若是能夠保發,那也就順應時勢了。

    可現在想不到,他們的臉面這么不值錢,被一個年輕人如此侮辱。

    “我聽說蘇松兩府皆已恢復,沈猶龍總督蘇松駐松江、王永祚巡撫蘇松現駐昆山,還有江南提督朱武率軍在嘉湖,如今提督黃蜚、總兵吳志葵又聚兵往攻蘇州,我看這天下誰屬,還未可知。”一名鄉耆道。

    “不如驅趕這姓方的,然后我們聚兵守衛江陰,待朝廷兵馬收復江南!”

    何茂有些猶豫,他其實是認定這大明朝已經氣數盡了的,要不然也不會今天還跑來這衙門讓個小輩侮辱了。

    “義陽王在崇明,不似中興之主。”何茂就說了這么一句,義陽王的名聲現在在江南很差,擁立他的八總兵等,各部軍紀更差,到處搶擄百姓,向士紳大戶逼捐。他們的名聲,現在連太湖的水寇都不如。

    好歹太湖上的水寇也還會奉幾分江湖規矩,就算綁票也多只是求財而已,可那義陽王的兵可不講什么規矩。

    大家平時防這些人都跟防賊一樣。

    “魯王在臺舉義后,積極進取,據說福建兩廣,湖廣江西等地都已經開讀詔書,上表朝賀,而沈猶龍、王永祚等也是奉了魯王之詔,受了魯王之封,我覺得魯王將中興大明。”又一名鄉耆道。

    江南水鄉,交通便利,信息通暢。

    這些鄉耆既是士宦名門,也往往是地方豪強地主,甚至還兼營工商,個個信息都還是比較通暢的,甚至每個家里現在都還有一支鄉勇隊伍,這是在北京淪陷后江陰暴動后鄉紳們招募組建的,到現在都沒解散,不少大戶家的隊伍甚至還很精悍,裝備也很好。

    一群鄉紳們在縣衙里聊了半天,最后都覺得如今明軍北伐形勢大好,不說打回北京,起碼恢復江南是有望的。他們這些人都是本地名望,平時也是享受著大明朝給他們的各種特權,可現在清朝小小一個知縣,卻如此蔑視他們。

    “秘密派人南下拜魯監國,并請沈總督、王巡撫,還有朱提督等發兵來援,我們各家出兵出餉,召集城中百姓,共守江陰,以待援兵!”

    何茂在眾人中威望最高,最后一錘定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紫云| 庆元县| 沂水县| 永定县| 专栏| 增城市| 沈丘县| 安岳县| 永清县| 永嘉县| 龙里县| 辽宁省| 甘南县| 永和县| 阿拉善左旗| 红原县| 南岸区| 保德县| 科技| 平安县| 绥滨县| 怀化市| 郎溪县| 屏东县| 斗六市| 界首市| 通辽市| 巴楚县| 香港| 黑山县| 新野县| 台南市| 仁怀市| 顺平县| 乌鲁木齐县| 高碑店市| 二连浩特市| 丹棱县| 广东省|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