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孫思邈說的很含糊,但是在場的都不是傻子。 要是沒問題,孫思邈就會直接說無礙了,既然孫思邈這樣說,那么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眾人心情非常沉重,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們很多人心里還有些忐忑,就連李世民也沒有把握一定會成功。 但是長孫皇后卻毫無懼色,臨行前親自勉勵他們,巾幗不讓須眉讓人敬重。 后來李世民登基后,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關系降到了冰點,是長孫皇后不顧李淵的冷眼,每天侍奉在前,大大的緩和了李世民父子之間的隔閡。 統領后宮,又有李世民的寵愛,不僅從不干涉政事,還能常常勸誡李世民。 凡此種種,長孫皇后完全可以稱得上一代賢后。 魏征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神色落寞中帶著一些悲傷。 這些年他常常犯言直諫,惹得李世民大怒。 要不是有長孫皇后在其中斡旋,不說人頭落地,怕也早被罷官丟爵了。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李世民,看似能聽諫言,心胸寬廣。實則非常易怒,且固執己見。 而長孫皇后就是那個能讓李世民冷靜下來的人,如果長孫皇后逝去,那么以后誰能勸的住李世民? …… 林軒雖然沒有特意去關注長安的情況,但是長孫皇后身患重病的消息已經傳遍了長安,他豈能不知。 當知道孫思邈已經進宮了,林軒心里松了一口氣。 孫思邈在歷史上有那么大的名氣,被人尊為藥王,就算治不好哮喘,緩解應該沒問題。 而且歷史上長孫皇后是貞觀十年才去世的,不說自己提的那些辦法對她病情的緩解,現在也才貞觀六年,這次應該不會有事。 雖然這樣想,但是林軒依然有些擔憂。 ‘蝴蝶效應’可不能小看,雖然他穿越來,對長孫皇后帶來的影響,應該是好的,但是一切誰又能說的輕呢? 按照歷史的軌跡,長孫皇后是貞觀十年死沒錯,但是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改變一點,整個人的軌跡都會出現偏差。 誰知道長孫皇后會不會提前死了呢? 倒不是他對長孫有多深的感情,但是長孫皇后畢竟是李麗質的母親,長孫皇后去世,李麗質肯定會非常傷心,而李麗質也患有氣疾,會不會因此引發氣疾? 另外,林軒非常明白長孫皇后的重要性。 要說唐太宗近乎完美的“貞觀之治”有什么最大缺憾的話,最大的缺憾就是貞觀后期的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間爆發的奪嫡之爭,而李承乾太子地位出現動搖正是在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之后,這也并不是一種巧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