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0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十二)-《旅明》


    第(2/3)頁

    至于有資格搬上早朝的其余事項......鴻臚寺一般沒有。即便有,那也是寺卿乃至少卿去皇帝面前奏對,同樣沒有他馮寺丞什么事。

    于是,當馮荊介起身退后到自己熟悉的車尾站定后,便攏起大袖,微閉雙目,眼觀鼻,鼻觀心,繼續神游天外去也。

    話說,馮老爺混到今天這個地步,其實內因還是占了主要因素。身為一個監生,他圣賢書讀了不少,可唯獨缺乏了一點監生該有的「靈動」。

    說白了,馮老爺就是抹不下面子。

    按說,他也不是個迂腐的老學究。但該拍馬屁時力度不到位,該送禮時摳摳索索,該跑官時總慢別人半拍......

    如此積年累月下來,當初多少還有點奮進的馮老爺,就這樣迷失在了官僚機構的大海里。最終,馮荊介蛻變成了一員合格的老板凳,每天得過且過在混日子。

    然而,得過且過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朱八八這個窮鬼叫花子,當年得了天下,天生的仇官仇富綜合征就發作了。于是,朱八八便給大明官僚定下了有史以來最苛刻的工資額度。

    這個工資額度,一家幾口吃飯穿衣是夠了。但官兒們不行啊,官兒們要養幕僚有排場,要有應酬交際,要迎來送往,普通工資哪里夠。

    于是,就出現了前赴后繼的貪官浪潮,朱八八殺也殺不光。

    好在朱八八之后,后代皇帝狠人不多,陸陸續續「從善如流」,默認了官員們撈外快補貼家用的潛規則。

    如今,幾百年下來,到了明末,潛規則早已發展成了明規則,各種體制內外的份例銀等,都有了固定額度。

    這里,馮老爺就付出代價了。

    正常來說,京官清貴,油水少但是升遷快。大家的基本套路都是先過苦日子熬資歷,等資歷到了,想辦法做一任外放,那么這些年的清苦也就都還回來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是。….

    可馮老爺在鉆營投機上手藝差了點,外放沒戲,又待的是鴻臚寺這種清水衙門,日子就著實清苦了。

    「唉,公服又要染了。」

    神游天外之際,天光已然大亮。站在帝國最具有政治氣息的廣場上,馮老爺卻壓根沒有君臣奏對,他低下頭,操心的看了看自家公服。

    青色的六品公服,已經褪色褪的厲害了。袍服下擺甚至已經出現了斑斕的色塊。

    這衣服必須拿去染坊里重新染一下了。

    中古時代,染織行業的基礎原料,都是植物性染色劑,容易掉色。所以民眾會隔一段時間,去染坊將自家的袍服重新上色。

    馮老爺知道,現在西城和東城,都有專給達官貴人定做上等衣袍的新式裁縫店......據說用了南方來的布匹和染料,永不褪色。

    可那種遍地鑲著玻璃,大白天都燈火通明的奢遮裁縫店,根本不是馮老爺有勇氣能邁進去的。

    「還是得染!」

    權衡再三,馮老爺最終還是決定,等三天后的休沐日,他就去將公服染了。

    公服是馮老爺唯一能撐場面的東西了,即便手頭再窘迫,也要先把這事辦了。

    就在他下定決心這一刻,從上方的丹陛傳來

    了一聲尖著嗓子的長音:退朝。

    哪怕思想還在染坊,但這一刻,馮老爺的身體卻習慣性地隨班進退,做出了恭送皇帝的動作,可謂熟極而流。

    從現在起,一個帝國小官僚的一天,才算正式開始......早朝做背景板這波不算。

    馮老爺上朝時是吊車尾,下朝時可就是排頭兵了。不過群臣下朝大多都是三三兩兩扎堆而歸,隊形很快就亂了。

    就這樣,大股的官員拉出長蛇陣,原路出了皇城。

    前腳出午門,后腳六科衙門的給事中們就紛紛消失在了兩側:六科衙門就在午門外。

    出了午門,沿著長長的磚砌步道一路向南,出端門,再出承天門(***),馮老爺就到站了。

    早在明宣德元年(1426),為適應大朝會和群臣上朝、祭祀等的秩序管控需要,朝廷在承天門東側建立鴻臚寺,掌管朝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桂林市| 偃师市| 连南| 平定县| 岚皋县| 民权县| 罗定市| 建瓯市| 乐山市| 同心县| 罗平县| 阳西县| 闸北区| 靖边县| 淮滨县| 布尔津县| 永德县| 黑河市| 宁强县| 阳西县| 托克逊县| 江永县| 天津市| 特克斯县| 巴彦县| 东阿县| 体育| 旌德县| 南和县| 星子县| 金塔县| 晋中市| 五河县| 竹溪县| 永川市| 玛曲县| 和田县| 寿阳县| 额尔古纳市|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