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十二)-《旅明》
第(3/3)頁
所以,平日里負責監察群臣朝會時的禮儀姿態的,也不是什么御使,而是鴻臚寺的官吏。
當然了,這些工作現在和老板凳馮老爺沒什么關系了。滿場子巡查糾人禮儀這種粗活,都是年輕人該做的。馮老爺好歹也是我大鴻臚寺四把手,早就不做這種得罪人的麻煩差事了。
可是,今天當馮老爺第一個踏出承天門后,他卻搖了搖頭,深深嘆了口氣——麻煩有時候是躲不過去的。
映入馮老爺眼簾的,是在金水橋邊跪著的兩個人。
這二位身穿袍服,乍一看是大明官員。然而仔細端詳的話,這身袍服卻和大明公服又有些區別。
馮老爺能在鴻臚寺這種衙門廝混多年,那在業務上必定也是有獨到之處的:馮老爺會說一點安南語和暹羅語,能和外邦人士做簡單溝通。….
再加上他分管的業務正是接待安南等地的外邦人士,如此,跪在金水橋邊的這二位,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安南跑來***的使者。
話說,自去歲起,安南緊急派來找崇禎大皇帝告狀的使者就是一撥接一撥。
結果沒過多久,之前來的使者團,卻又被后邊來的使者給叫回去了。
原因嘛,很簡單:曹總兵和安南權相之間簽署了和平協議,《撫遠號條約》,大家現在又是相親相愛一家人了,所以安南人撤訴了。
原本,這件事也就到此為止了。眼下四面跑風漏氣的大明朝廷,根本沒有余力顧及到安南那種偏遠地區......知道內情的,更不會因為這點破事和南天一霸曹xx對線。
所以安南人自己撤訴,朝廷自皇帝以下,其實都樂意看到這個結果。
然而,可是。
當初在危局下,能被安南朝廷緊急挑選出來告御狀的,肯定是「思想堅定,政治正確,百折不撓」的那種官員。
事情壞就壞在這里:堅定過頭了。
第一撥派出來的主使節,名叫阮洪。這位是真正頭鐵的那種,屬于平時就大力弘揚大安南主義的死硬派份子。哪怕是后續安南使者給他通報了局勢,喊他回家,阮洪也固執的認為,安南朝廷是被曹賊綁了票,所有簽署的條約都屬于無效條款,現在的命令是無效的。
于是,阮洪自去歲到了京城,就賴在鴻臚寺不走了,天天吵著要面君告御狀。核心訴求只有一個:姓曹的撤軍,還安南黎庶一個朗朗乾坤。
似阮洪這種愣頭青,大明朝堂上下自然是不待見的,更不用說允許他面君了。
而阮洪這邊,自一開始碰了壁,也隨之改變了策略,開始打持久戰,走賣慘路線了。
現在隔三差五,每逢上朝或散朝,阮洪就會帶著自己的光桿副使,出現在金水橋邊,雙膝跪地,血狀鋪地,哭訴曹賊凌虐安南百姓
,懇求大明圣天子垂顧,出來主持公道。
這種行為藝術,初見時還是有一些效果的。上朝的百官事后肯定也是要私下議論一番,多少有一點輿論壓力。
然而時間一長,路過金水橋的官員們也就熟視無睹了,只當個笑話看。
可這里面,不包括馮老爺。
滿朝文武都可以看安南二貨的笑話,唯獨他馮荊介不能......他是鴻臚寺正管安南貢使的職官,阮洪的所作所為,不出事則已,出了事,他馮荊介正正背鍋,跑都跑不掉。
哀嘆了幾聲流年不利后,馮老爺苦著臉,急步走到已經擺好了攤的阮洪面前,躬下身,小聲說道:「差不多就了了,今日上朝的人也不多。」
和想像中不同。事實上,這個年代能來大明的朝貢人士,那都是國中貴族富商,說漢語寫漢字都是基本功,從小就學的。
下一刻,皮膚黝黑的阮洪阮大使,一邊熟稔地伸手將地上白布寫的血狀鋪平,一邊用流利的廣州官話回到:「多謝馮大人提醒。」
馮荊介無奈搖了搖頭:「唉,你說你這是何苦。」
跪在地上的阮洪表情平靜,眼藏熱烈:「義之所在......馮大人豈不知,孟子有云,雖千萬人吾往矣。」
96.
素羅漢
/106/106570/31605281.html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大邑县|
安新县|
平潭县|
瑞丽市|
曲麻莱县|
东丰县|
平舆县|
射洪县|
清涧县|
镇康县|
西安市|
永城市|
四川省|
华池县|
米易县|
鲁山县|
太和县|
邯郸县|
刚察县|
中卫市|
鄯善县|
威海市|
隆林|
蒲江县|
子长县|
茌平县|
阿拉善右旗|
梅河口市|
苏尼特右旗|
定西市|
乌拉特后旗|
屏山县|
石柱|
龙泉市|
吉木乃县|
寿宁县|
宾川县|
西乌|
鞍山市|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