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王府的護衛(wèi)本來應該在八千人左右,實際上卻有兩萬人。 大明軍隊一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吃空餉,寧王卻是反其道而行,花名冊上只有八千人,但是實際招納的軍隊已經(jīng)翻了一倍,全用自己的錢給他們發(fā)私餉。 同時鄱陽湖、洞庭湖的水盜、江西境內(nèi)的山賊、南昌等地的幫會、臨時招納的地痞流氓、從監(jiān)獄里放出的死囚罪犯,也組成了一支大約三萬人的隊伍。 這樣一來,寧王的兵力就達到了五萬。 寧王又命人跟著各位官員回衙,收繳了他們的印信,所有軍政事務都由寧王府管理,同時把當?shù)馗鱾€衙門的差役、捕快、巡檢以及民團也組織起來,又湊了兩萬人,總兵力七萬,對外號稱十五萬。 江西本地這么多年來,蒙寧王保舉、推薦、收買的官吏不在少數(shù)。 而且寧王造出的宣傳聲勢,和起兵后大軍云集、兵強馬壯的假象也迷惑了一些墻頭草和投機份子。 周圍府縣官吏前來投降歸附的居然真有不少,令得寧王信心大增,于是決定立即出兵,攻打南直隸。 南昌城這座根基重地,本身奇險無比,周圍府縣又沒有足以威脅他們的力量,所以寧王只留下了五千兵馬。 再加上寧王世子朱拱栩和他的弟侄郡王們的家丁、仆役、佃戶等共組成一萬人的大軍守城。 朱拱栩求戰(zhàn)心切,想要和寧王一起去南京。 朱宸濠對朱拱栩說道:“麟兒,當年燕王朱棣靖難時也是由世子守家,世子安穩(wěn)守城穩(wěn)固后防,朱棣這才放心大膽地施為最終問鼎成功。 今日朕把堅守后方的重任交付給你,你我父子二人齊心協(xié)力,必定討逆成功。” 寧王剛造反沒兩天稱孤道寡已經(jīng)相當溜了,覺得自己必定能像燕王一樣,把北京的弘治皇帝拉下來,自己坐到皇位上。 朱拱栩聽后非常高興,朱棣的世子朱高熾最后不也當上皇帝了么。 當年朱棣起兵造反,朝廷大將李景隆也曾率軍試圖攻打燕王的根基重地北平。 北平的守衛(wèi)者當時是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熾以極少的兵力守住了數(shù)十萬人包圍的北平,從而有力地支援了朱棣的軍事行動,完成了靖難大業(yè)。 三日之后,剛剛登基的順德皇帝朱辰濠帶領他的‘十五萬’大軍,水陸同時進發(fā),浩浩蕩蕩殺奔南直隸。 第一站九江沒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九江守備柯金打開城門主動歸降。 ‘順德軍’一時軍心大盛,氣焰不可一世。 柯金原是貴州土司,改土歸流后被調(diào)任到九江任守備一職。 因不滿朝廷的政策選擇歸順寧王。 并且表示自己認識的土司有不少都在江西,浙江,南京附近做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