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荀彧為什么會反對曹秀的提議?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解答。 因為曹秀的提議,無疑是改變現有的官員任用制度,從而建立一套嶄新的官僚制度。 而這樣的改變,很有可能會觸及漢廷王朝的權力核心——皇權。 畢竟官僚制度的建立必須建立在一個王朝統治者的手上,而不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手上。 換句話說,這種制度的改變,在荀彧看來,只能由天子來實施,而不是曹操。 曹操一旦干了這種事,那無疑是僭越,代天子行令,雖無篡位之名,但已有篡位之實。 荀彧自是不能看到曹操這樣。 而且荀彧其實心里也清楚,曹秀要改變的官僚制度,很有可能剝奪當下地主階級,中產階級的利益,從而導致曹操失去強大而有力的支持者。 畢竟現階段,任何一個諸侯都需要地主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支持,因為他們才是土地的擁有者,普通百姓不過是他們的打工者。 曹秀一旦動搖了他們的利益,也就相當于動搖了曹操的根基,荀彧自然也不愿看到這樣的事出現。 他一方面的確對曹操忠心耿耿,但另外一方面也抱著身為漢廷人,死是漢廷魂的崇高理想。 他荀彧,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俗趣味的人! 在他荀彧的眼中,生而為人,便該死忠報國。 而他的國,不是曹操篡位而來的國,而是已經奄奄一息的漢。 于是,他反對曹秀的提議,也就是反對曹操行僭越之舉。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干了。 當初曹操想要遷都鄴城之時,他便已經勸過,畢竟他身為漢廷丞相,遷都這種大事卻不與天子商議,甚至不帶上天子,這豈非已經是一種僭越? 然而他那時候也清楚,鄴城遠比許都重要,坐鎮鄴城對俯視整個天下,對漢廷收復整個天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深知這一點。 所以屢次勸諫無果之后,他也就默然答應了。 可這一次,當曹秀提出要改變當下的官員任用制度時,他并未再度選擇默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