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11章:原來秦國這么弱-《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1/3)頁

    這個叫“大荔”是在哪個地方呢?它在大河的西岸,周邊又有洛水和渭水,算是一個三河交匯處。

    按理來說,“大荔”作為晉國與秦國的邊境,秦軍東出應該是率先攻打那里?

    然而,長久以來晉軍和秦軍的大兵團交鋒大多是集中在晉國西北部的“交剛”附近,相反發生在晉國西部的交戰屈指可數。

    其實,話往通透了說就是“大荔”附近的地形太復雜,有三條河流交匯的同時,周邊的山地又比較多,著實不適合大兵團展開。

    在那個兩國約好開戰地點,雙方擺在陣勢交戰的年代,地形不夠開闊都不適合作為交戰場地,肯定不會選在山林密布的地方開戰。

    到后面?秦國被晉國打得縮在西邊一隅,哪怕是到了不再進行君子之戰的年代,秦軍暫時一次東出的舉動也沒有,自然是不會以“大荔”這種復雜地形作為交戰場地了。

    智瑤知道歷史沒有被改變的話,以后“大荔”這邊會一再爆發激戰,秦軍與魏軍來來往往互相拼殺,直至某天秦軍搶奪了河西之地,才算是讓這一片土地稍微得到消停。

    在屬于智瑤的時代到來之前,也就是前500年以前,秦國屢次東出選擇從晉國西北部入侵的原因很現實,能拉上白翟當盟友的同時,晉國西北邊的地形更為開闊,尤其適合類似秦國、白翟這種馬匹數量充足的國家或勢力用來作為入侵的路線。

    當前還不是戰國時代,無法在“大荔”附近看到魏國長城,目所能及的地方到處都是山林。

    是的,沒錯,魏國也修筑過長城,不出名的原因是后來被拆了。

    第一個修建長城的國家其實是楚國,他們在河南地修建了諸夏第一座長城,只是楚人稱之為“方城”,總長度約在五百里。后世那邊有一個城市叫方城,名稱由來就是楚國在附近修建了長城,又以“方城”這個稱呼流傳下去。

    至于后面為什么不是將一條長度數十里、數百里的城墻成為方城?誰讓楚人戰敗,他們的文明沒有完整的傳續下去呢。

    知道第二個修建長城的國家是哪個嗎?他就是齊國,總長度達到一千兩百里。

    后面各個修建長城的國家就排名不分先后,效仿楚國修建長長的城墻來抵御敵人,其中以秦國修建的長城最長,用來抵御日漸強大的義渠人,后來用在抵御月氏人身上,再最后變成了抵御匈奴人的城防體系。

    秦人竟然怕義渠人到需要修建長城的程度?以為秦國是晉國,像晉國那樣不到五十年連續兼并數個國家以及勢力,崛起到被分裂前都能吊打一切不服的國家啰?并不是的。

    打從一開始,秦國就真不怎么起眼,哪怕是晉國分裂成為趙、魏、韓三個國家,起初連韓國都能欺負秦國,后來更是被魏國吊起來反復抽。

    那樣的秦國害怕義渠人,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別說來自東面的壓力太大,迫使秦國想要抽出更多的兵力應對東面,不得不修建一條從西部延伸到東北部的長城了。

    當然,春秋晚期到戰國長城,指定不是現代那種石磚長城,其實就是夯土而成,某些城墻段可能也就兩三米的高度,厚也厚不到哪去。

    現代人所知道的長城,它是有明一朝修筑的,后來天下革命,又到了近現代重新修葺。真別去了八達嶺之類的長城段就“哇!始皇帝下令修的啊?”,有導游會把導游搞得一臉懵逼,也會讓懂得歷史的人一臉憋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黎城县| 综艺| 盱眙县| 株洲市| 娄烦县| 沙田区| 新和县| 乃东县| 赤城县| 徐闻县| 循化| 伊宁县| 滨海县| 博客| 闽清县| 宁津县| 内丘县| 全州县| 油尖旺区| 新沂市| 皋兰县| 通州区| 招远市| 利川市| 和平区| 利津县| 马山县| 望谟县| 南乐县| 同心县| 湛江市| 逊克县| 元谋县| 宁都县| 辽源市| 花莲市| 南丹县| 葫芦岛市| 宁德市|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