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一章 大豐收-《耕耘貞觀》


    第(1/3)頁

    收割小麥的時節到來,整個高陵進入到最繁忙的時候,眾人開始在杜楚客指揮下夏收。

    此刻,不僅呂才帶領農業學府的學生們加入收割,甚至連徭役隊伍也都行動起來。

    可以說這幾天時間沒人會感覺勞動力多余,巴不得能有人可以搭把手。

    畢竟能在晴天盡可能把麥子收割,對后續儲存之類的事也方便得多。

    麥子收割后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曬麥子,如果雨天收割,    那麥子保存起來就會非常麻煩。

    如果水分過多,說不定麥子就會發霉,雖然對底層百姓來說,發霉的麥子也能吃,但這哪里比得上曬干了能儲蓄起來的干麥子來得好,最起碼朝廷收稅不收發霉的麥子。

    而李泰則去了一趟長安,去找暫時代理司農寺的戴胄,希望戴胄能派人過來做個見證。

    對李泰來說,    最好自然是拉李世民過來看,但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哪這么有空,說來就來。

    所以還不如讓民部尚書戴胄,派遣人過來監督。

    一則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種田計劃成功,二則也方便直接向戴胄所在的民部交稅。

    戴胄思索了一下,也想看看李泰一直以來都堅持種植小麥,想看看小麥收成到底如何。

    所以便派遣了司農少卿閻玄邃前去做個見證。

    閻玄邃自己當初在處理蝗災時也見過,如今司農寺內,竇靜與趙元楷未成回歸,閻玄邃倒隱約有成為二號人物的資格。

    所以戴胄如今的安排,到也沒小看李泰,反而顯得很是重視。

    閻玄邃依舊如同當初見面時一樣,對李泰保持著恭恭敬敬的態度,不敢有有絲毫逾越。

    但閻玄邃做起事情來一絲不茍,    他也沒只取一畝土地測量,而是帶人取了好幾十處麥田作為稱量田畝,    并留下兩三位隨從進行監督秋收,而李泰自然先從這里開始收割麥田。

    李泰隨了閻玄邃的意思,    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畢竟自己也想要知道,自己盡可能整合這時代的技術,經過一年實驗,一年耕種,借助這好年景能取得什么成就。

    “越王,您好像特別喜歡種植小麥!”閻玄邃倒也不怎么關心測量,反而與李泰閑話。

    畢竟不論是閻玄邃,還是李泰,兩個家伙都絲毫沒要加入到勞動大軍的意思。

    當然,李泰肯定是沒興趣的,因為李泰弄出農業學府,就是知道干農活絕對是這世道最辛苦的事情,但卻又是一切事情的基礎,所以讓自己的學生們替師辛勞吧。

    “嗯!”李泰聽到閻玄邃的話語,點頭道,“我比較喜歡吃包子和水稻!”

    “這倒蠻少見的,南方魚羹稻飯,我們北方大多數都是以種植稷為主,小麥不算多見!”閻玄邃對李泰說道,“沒想到越王您對小麥這種雜糧多有推崇,如今更主要種植。”

    李泰聽到這話倒有幾分愕然,因為在李泰看來,北方種植小麥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說實話,李泰并不了解小麥與小米(粟)在北方的爭斗歷史。

    在李泰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實際上卻是小麥本土化了幾百年后,才在一堆雜糧中脫穎而出成為五谷之一,后來甚至干掉粟米,成為了北方糧食的帶頭大哥。

    哪怕南方的水稻成了華夏糧食的代表,但小麥依舊在華夏主糧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這里有兩次關鍵最關鍵的蛻變,第一種是從小麥到冬小麥的蛻變。

    這讓原本百姓需要從春耕到秋收,除了冬季以外的三季都要勞作,變成了秋種夏收。

    對政府來說,這些百姓省下得時間進一步的增加了平均社會效率,百姓們原本勞作一年,變成了勞作半年,畢竟冬天一般是讓百姓窩著,而不是讓百姓干活的。

    至于第二點,就是水利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水磨之類的輔助道具的出現。

    說實話,小麥這種東西跟小米相比,還是挺吃水的。

    所以北方想要種植,基本上都需要相對比較完善的水利設施配套。

    另外水利設施的完善帶動了很多水磨之類的生產器械發展。

    這讓百姓把小麥處理成小麥粉的成本進一步的下降,當然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内黄县| 陈巴尔虎旗| 韶关市| 宜春市| 蒙自县| 安陆市| 长治市| 精河县| 石渠县| 贵州省| 军事| 桦甸市| 巴楚县| 库尔勒市| 依安县| 河间市| 什邡市| 普陀区| 木兰县| 西昌市| 凤冈县| 进贤县| 高台县| 延长县| 专栏| 思南县| 华池县| 江门市| 宁晋县| 德保县| 和龙市| 罗甸县| 昭苏县| 云梦县| 双柏县| 伊金霍洛旗| 宁河县| 绥中县| 凤庆县|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