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九千歲[重生]》
第(3/3)頁
七月十五日清晨,天將明時分,薛恕領一百緹騎趕赴宣府。之后由宣府出關,秘密趕往瓦剌交涉。
七月二十六,東廠番子傳回密信,信上說已經探明韃靼卻有攻打瓦剌之意。木鐸剛繼承王位,尚未收服瓦剌各部落,瓦剌內部人心不齊,木鐸只能求助大燕。但信末薛恕又說,他與烏珠以及木鐸幾番談判,發覺瓦剌臣服之心不實,且木鐸早已知烏珠真實身份。合作攻打韃靼之計可行,但要提防瓦剌趁虛而入。
殷承玉看過密信之后,先召內閣大學士入宮商議,之后又數度召開大朝會,議北征一事。
不論幾位內閣大學士還是朝中文武,皆不贊成北征。
朝臣的顧慮無錯,但他們看得只是眼前。韃靼養精蓄銳已久,若是大燕置之不理,待韃靼吞下瓦剌,實力進一步壯大,很快便會南下擾燕、
此時北征雖有風險,但一旦成功,北方惡鄰去其一,至少可保大燕邊境五年安穩。
而且眼下已是夏末,調兵籌糧餉再發兵,真正開戰時已是初冬。冬日少有戰事,正可以出其不意打韃靼一個措手不及。即便之后不成,入了冬后城墻以冰水澆筑易守難攻。也可以及時撤兵回關守城,修養備戰等來年春日再戰。
不論從哪方面看,此時北征都是利大于弊。
在北征一事上,殷承玉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
他力排眾議,下詔開始調兵備糧。
從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軍衛當中分選一部分兵員充入北征軍,負責隨軍運糧。又從山東、山西、南直隸等地征調了八萬百姓,向宣府運送物資。[1]
又召賀山與應紅雪入宮,封賀山為破虜大將軍,應紅雪為隨軍軍師,率領大營。另選四位都督為輔佐。大營之下還有五軍,后軍左都督虞景率領中軍,余下數名左右都督分別率領左、右哨,左、右掖,以及前鋒。
各地調撥的軍士與糧草輜重都在大同、宣府集結。
待一切準備妥當之時,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
九月十三,殷承玉放權內閣,命司禮監掌印鄭多寶代行批紅之權。由司禮監與內閣互相掣肘,共理朝事。
于德勝門誓師后,率軍親征韃靼。
北征大軍取道居庸關、懷來、至宣府匯合后,再繼續揮師北上。
北上一路,殷承玉靠暗探與薛恕保持聯系,商議合圍之策。
北征大軍在南,瓦剌在韃靼西北部。一南一北若成合圍之勢,韃靼無處可逃。
命人將最后一封信件送出去后,北征大軍終于抵達臚朐河。
此時已是十月中旬,剛過立冬不久。漠北草原天寒地凍,一路行來,軍士們盔甲內已加上了厚實棉衣。韃靼果然未曾料到大燕會在此時出兵開戰,待韃靼汗王收到消息之時,殷承玉已率大軍逼近,兩軍之間僅隔著一道臚朐河。
情急之下,韃靼汗王命太師阿哈魯與長子、次子分別率軍往不同方向逃去,意圖分兵避戰。
殷承玉下令軍士于渡口筑城扼守,又命賀山、虞景等人帶領余下兵力渡河追擊,將韃靼兵力一路往北方驅趕而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临颍县|
乌兰察布市|
阳朔县|
泗洪县|
汕尾市|
荥经县|
娱乐|
隆子县|
枣庄市|
水城县|
吴旗县|
务川|
石河子市|
定西市|
庄河市|
十堰市|
峨边|
江城|
渭南市|
鹤岗市|
巩义市|
麻阳|
海林市|
凉山|
临海市|
库尔勒市|
三穗县|
越西县|
宜宾市|
东乌珠穆沁旗|
闻喜县|
体育|
东莞市|
昔阳县|
安龙县|
东莞市|
天等县|
招远市|
平原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