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閉門造車沒意思。 動畫劇情里的小新,那是一個才五歲大的小男孩。而魔芋工作室這幫動畫師與編劇,普遍年齡都在30歲以上,他們能懂一個五歲男孩的生活狀態? 唔! 家里有小孩的,而且孩子剛好也這個歲數的人,估計能有一點體會,可那些沒小孩,或者孩子還小的人呢? 所以采風很有必要。 多出去走走,實地走訪觀察一下,關于這個年齡段的小孩都在做什么,與身邊的老師、同學、鄰居、路人發生了哪些趣事,這對動畫制作很有幫助。 其實顧淼也很無奈。 要是拍霓虹版的《蠟筆小新》動畫,他還能幫上忙,給大家提供一下原版的參考依據。 可制作萬寶版的《蠟筆小新》動畫,那原版的參考依據就沒多大意義了。 畢竟,國情不同。 非要說的話,拿電視劇《家有兒女》或者動畫《大耳朵圖圖》來作為參考依據,都比原版更加靠譜。 所以顧淼并沒有胡亂插手,甚至是質疑邱總的安排。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盡管背景與原版存在著一些差異,但基本的邏輯思維是相通的,故事梗概也是相同的。 顧淼還是對萬寶版《蠟筆小新》的制作,提出過不少有用且有效的建議。 比如小新的童言無忌! 動畫《蠟筆小新》有一個很核心的看點。 那就是一幫大哥哥大姐姐們,很喜歡看小新這個孩子,說出大人們想說卻不敢說的話,做出大人們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這一點很重要! 很多同類動畫,包括說國產動畫,在涉及到小新這種幼年期小孩角色時,通常都不敢放開尺度。 只敢夸,不敢黑! 所以大家就會看到,無論在什么動畫里,那些才五六歲的孩子,一個個懂事的不得了,聰明機靈,說話做事一個比一個靠譜…… 但這現實嗎? 才五六歲的小孩,有幾個能像動畫里表現得那般懂事靠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