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二部分也好理解。 他說的是琵琶女自述身世。 但你以為,白居易要講的就是琵琶女嗎? 并不是。 所以。 這才有了第三部分: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與第一部分一樣,第三部分又是一系列的金句爆出。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但琵琶行的經典,又怎么會是這一些金句呢。 當你聽到最后一句,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時。 你就能真正的感受到,這首琵琶行到底寫的是誰了。 沒錯。 琵琶行只不過是明著寫琵琶女,實則暗里寫白居易自己。 琵琶女是明線,白居易則是暗線。 明線與暗線相互交雜,層層推動,直到最后……才引出詩人的真正意圖。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女雖然與白居易不一樣,但他們在很多地方似乎又是相同的。 只不過,一個是被商人拋棄,另一個卻是被朝廷貶謫。 當然。 在這里面,這里面有沒有當年那一位湘靈的影子,那就看你怎么看了。 一曲琵琶曲結束。 白居易這首《琵琶行》也就此完結。 現場所有人沒有一言。 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面對著如此經典,面對著如此千古之詩篇。 他們一瞬間不知道用什么語話來描述自己內心激動的心情。 哪怕。 他們嘴角里剛想喊出,我草……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面對著如此傳世之作,我草……簡直是玷污了這幅作品。 或者。 這個時候他們想到了《琵琶行》里的一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所有人的安靜,就是被琵琶行徹底給震撼住了。。 但這一邊的安靜。 整個央視綜藝頻道的收視,已經破了17個點。 …… “兄弟,醒醒。” “怎么了?” “節目結束了。” “啊……結束了?” “你看,陳凡老師都下臺了。” 看著空空如也的舞臺,無數沉浸于其中的觀眾這才醒來。 但哪怕如此,他們仍是喃喃自語: “長恨歌。” “琵琶行。” “詩魔白居易。” 而另一邊。 對于那些億萬觀眾,對于那些無數在直播間內觀看直播的朋友。 他們卻大聲的吼出:“試問天上仙人,誰敢來此人間……” == ps:此前一個群有一位作者朋友突然離世。兄弟,愿一路走好,保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