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白就是謫仙人。 如果不是。 他怎么能夠寫出這么牛逼的詩句。 看看其他一些詩人。 好吧。 不需要看了。 因為。 其他詩人根本就與李白沒有任何可比性。 最多,只能拿杜甫與李白pk一下。 但這個pk,也只能從現實意義這一塊pk。 如果從詩的境界,從詩的表現手法,從詩的想象力,從詩的開拓性……杜甫也是稍稍不如的。 不說其他。 光是李白詩里面那些句子。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別說是寫了。 你就是想破腦袋,你也想不到這一些詩句。 更何況,李白之才,又何止是這一些。 “今天的節目有些超時,不過,關于李白,仍沒有講完。” 雖然在此之前,陳凡對李白已經做好了上中下三期的準備。 可現在來看。 三期時間也還是不夠。 不過這畢竟是最后一期了,陳凡也不可能一直拖著。 陳凡繼續說道:“在游玩全國各地之后,李白回了一趟自己的東魯老家。只是雖然回了老家一趟,但李白的心思卻一直是在遠方。在東魯老家暫住了一段時間,李白與他東魯的朋友告別。而在告別朋友之時,李白夢到了天姥山。”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舞臺上面。 李白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爬上了天姥山。 那里熊在怒吼,龍在長鳴。 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突然。 舞臺上出現了一只白鹿。 李白微笑的撫摸著白鹿的額頭:“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這句詩應該是形容人生最為快意的時候吧。 翻譯過來的話,那就是,說走就走的一場旅行。 為什么能說走就走,那就是我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 而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心態。 所以李白最后便念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想想李白一生。 現在已經50歲左右了。 年輕時候一直想做官,但卻一直沒做成。 直到40多歲的時候,才在他人推薦之下進入到了皇宮。 原本李白以為,自己的夢想達到。 可入得宮內他才發現。 唐玄宗雖然對于自己禮儀有加,但也只不過是將他當成是一位詞臣,甚至只是一位陪他玩樂的對像。 雖然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李白其實還是有機會的。 如果他彎腰低頭去迎合那些權貴,比如像“高力士”……這些人。 但李白又怎么會呢? 而為什么不會? 那就是,我不開心,老子不愿意。 …… “各位,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們不曾知道李白,我們這個世界會有什么變化?” 閉上眼睛,此時,所有觀眾腦海里已全是李白的身影。 “其實不會有什么變化。” 很快便有網友說道:“還不是和原來一樣,如果沒有李白,那我就將陳易玄當成是詩仙。” “沒錯。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唐詩就不需要背這么多了。” “如果沒有李白的話,我可能就不會說長風破浪會有時。” “如果沒有李白,我又如何說得出天生我材必有用。” “如果沒有李白,我哪里知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如果沒有李白,我仰天大笑出門去……恐怕也會被別人罵成是神經。” “如果沒有李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