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沒有李白,我可能不知道黃河之水哪里來。” “如果沒有李白,我同樣不知道廬山瀑布有多高。” “如果沒有李白,我更不知道蜀道究境有多難。” “如果沒有李白……” 雖然李白只是一位詩人。 雖然李白在唐朝當中只是幾千上萬詩人當中的一位。 但如果真的沒有李白…… 晃了晃頭。 一眾看客有一些不能接受。 當不曾知道李白的時候,對于他們來說,有沒有李白都無所謂。 反正幾十年來,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 可是。 當知道李白之后。 如果沒有李白……恐怕無數(shù)看客粉絲的人生,都會變得暗淡許多。 …… “只是,有的時候,雖然李白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氣節(jié)。但是,李白內(nèi)心當中,一直都想著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可是,他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基本上斷絕了他的政治之路。而恰好在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永王派了說客請李白出山。這一方面是永王邀請,另一方面,其實李白早就想施展自己的抱負。沒有意外,李白被說動了,他加入了永王的隊伍。而在前往永王大軍之時,他還對自己的妻子寫了一首詩。”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從詩中可以看出。 他的妻子宗氏其實是不愿意讓李白出山的。 但李白雖然寫了很多看起來要歸隱,看起來什么都能看淡,看起來不愿意摧眉事權貴。 但在相印面前,李白還是選擇了出山。 這其實能夠看出李白是一個矛盾的組合體。 但,人……不就是這樣嗎? “只是,李白殊不可,他加入永王大軍,一不小心,卻讓他卷入一了場巨大的政治危機。” 對于這一段李白的生平,陳凡也是感嘆。 他接著說道:“此前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時候,我們提到過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這其實是一場太子李亨,也就是后來繼位的唐肅宗發(fā)起的一場兵變。不久之后,李亨在靈武稱帝,唐玄宗成為了太上皇。不過,唐玄宗卻不想受制于兒子李亨,于是他便將希望放在永王身上,希望永王能夠支持自己。” “可是李亨兵變之后,他就得到了塑方軍的全力支持。永王原本是來平亂,但這時卻成為了李亨的打擊對像。原本永王出兵情勢不錯,各地豪杰爭先響應。可不久,因唐肅宗稱帝,永王平叛不成,自己反倒成為了叛軍。并且,最終在高適的建議之下,唐肅宗打敗了永王,史稱永王之亂。” 前世歷史當中關于永王之亂有一定的分歧。 一個說是永王并沒有叛逆,他只是尊唐玄宗的旨意,只是后來被唐肅宗打壓了罷了。 而且后來在唐代宗即位之后,唐代宗就給他進行了平反。 但這個平反,平的不是很徹底,不少史料還是認為永王是叛軍。 另一個。 那就是認為,永王確實存在叛逆。 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永王是接受唐玄宗的旨玉,上京勤王。 可在半路當中,他就像徐敬業(yè)一樣,開始想自力為王。 當時李亨是在北方,而永王則控制著南方。 南方又比較富,永王完全可以和唐肅宗分庭抗禮。 只是可惜。 最后失敗的卻是永王。 所以。 不管永王是真反還是假反,他都被安上了叛軍之名。 “我草,李白豈不是慘了?” “加入了叛軍的隊伍,下場可想而知。” “一心想要施展抱負,攜相印而歸,可沒想到。不但沒有攜相印而歸,反倒自己成為了叛軍。” 雖然陳凡暫時還沒有說李白的情況。 但可想而知。 李白只是一位文人,哪里能在這樣的政治斗爭當中生存? 事實上正是如此。 “永王被唐肅宗打敗之后,李白也被抓了。后來,李白給高適寫信。此時的高適已經(jīng)深得唐肅宗信任,可是,在高適收到李白的信之后,高適卻將李白與他所有有關的信物,全都燒掉了。不只如此,此前寫得有關于李白的詩句,他也用其他字詞代替。好在經(jīng)宗氏家族,以及其他朋友的幫助,李白這才出獄。” 這也讓人不得不感慨起來。 當年曾經(jīng)與李白同游的高適,如今成為了一方大將。 而當年赫赫有名的李白,卻成為了階下之囚。 “倒是杜甫有情有義,在世人都紛紛與李白劃清界線的時候,杜甫仍寫詩懷念李白。” 不過杜甫寫詩懷念李白也沒用。 杜甫當時官位太低了,根本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甚至杜甫自己都自身難保。 …… 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 李白確實有著天大的才華。 可是。 在政治這一塊,似乎并不是特別得志。 “雖然李白托關系出獄了,不過,唐肅宗在徹底掌握權力之后,仍是對永王叛軍進行各方面打壓,李白也由此被流放夜郎。” 這個夜郎不是此前王昌齡所在的夜郎。 這個夜郎,是在最南邊的夜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