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李白運氣還不錯,在他流放夜郎的第二天,天下大赦,李白恢復了自由。而經此一事之后,李白一時感慨萬千。在回家途徑江夏的時候,他在朋友那里逗留了幾天,寫下了《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韋良宰也就是江夏的太守,這首詩就是送給他的。 不過。 說是送給他的,但其實說的還是李白自己。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掛空名。 天地賭一擲,未能忘戰爭。 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 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 身為主持人的陳凡已經不見,他化身成了李白。 他開始回憶著自己的一生: 【與之所有人稱呼的一樣,我就是仙人轉世啊。 至于為什么來到人間,只不過是我想來人間玩一玩。 我曾經學習霸王戰略,希望能功成名就,錦衣返鄉。 可是時運不佳,長期漂泊五湖四海。 曾經去山東學劍,沒有什么結果,會寫點文章,可那有什么用呢? 劍術并非萬人之敵,防防身的技術,文章倒是四海聞名,罕有人匹敵。 這些都是些兒戲,微不足道,所以我象梁鴻一樣看破了世界,唱著五噫歌離開西京長安。 不過在臨去之時,我還是流下了慷慨激揚的淚水,打濕了我的帽上紅纓。】 不過。 這首詩并不僅僅只是上面這一些詩句。 《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可以說,這是李白最長的一首詩。 同時。 也是直述李白一生的詩。 而在李白介紹了自己離開長安之后,他又開始說起了安史之亂。 并且,在這里面,李白也還為自己申辯。 在詩中,李白解釋永王并不是叛軍,他只不過是接受了唐玄宗的旨意罷了。 可他也沒想到這是怎么回事。 原本他們這是去討伐叛軍,但最后他們自己反倒成叛軍了。 這首詩,陳凡念的并不是激昂。 應該來說。 這首詩別看前面寫得仙氣實足,但整首詩里面卻是無盡的悲情。 這應該是李白最為悲情的一首詩。 同時。 結合李白的遭遇,也確實夠可悲的。 想想當年一起游玩的玩伴。 杜甫雖然后面混得也不怎么樣,但還算是一良民。 可他倒好。 到了最后,反成為了叛軍。 至于和高適。 那就更不用比了。 人家高適最后還封官加爵,成為了侯爺。 李白有什么呢? 到最后,還是一山人,甚至還安上了反賊的身份。 “功名與權力實在太具有誘惑力了,這讓有著無比大才的李白,竟然也淪落于此。” “是啊,人家可是仙人啊,卻遭受到了這一些磨難。” “估計經此之事之后,李白可能不再去想這些了。” 這其實算是李白第二次受打擊。 相對于第一次。 第一次雖然也算是打擊,但還算好。 至少唐玄宗面子上給李白足足的,賜金放還,這拿出去也是可以值得吹噓的。 可第二次不但成為了叛軍,還被抓了起來……那就是真正的打擊了。 …… “大家一定會想,經此之事,李白肯定變得安份了。” 大概是知道大家的想法。 在介紹完《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之后,陳凡笑了笑說道:“如果李白這么容易變得安份,那他就不是李白了。哪怕他遭受到了再大的打擊,休息幾天,仍然是傲氣凌云,永遠也不會向現實低頭。在李白大赫之后的第二年,李白重游廬山,寫下《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謠是一種不合樂的歌。 盧侍御虛舟,指的是盧虛舟,他曾經任中侍御史,當時與李白同游廬山。 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