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篇散文,來源于莊子的《逍遙游》。 其中李白一生念念不忘,自比大鵬,也出于此。 而當這一幅畫面出現之后,無數網友在被這一只大鵬震驚之時,也完全明白了李白的內心。 “我現在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李白一直自喻自己是大鵬。” “是啊,年少之時高歌大鵬一日同風起,哪怕死之前,也有大鵬之志。” “這幅畫面,太震撼太震撼了,如此大鵬,哪怕真的在半空當中折翅,他的精神也同樣能激勵萬世。” 《唐詩何止三百首》就此結束。 關于李白的一生,也就此結束。 這一次。 一眾看客并沒有再打擾陳凡。 可能。 他們也還沒有從李白,以及這一幅《北冥有魚》這樣的鏡頭當中回過神來。 …… 而陳凡在做完《唐詩何止三百首》這一期節目之后,他也好好的休息了幾天。 直到一個星期之后,陳凡這才返回西安。 其實在休息的時候,央視一眾領導還是想陳凡再做一個節目的。 比如。 他們就想讓陳凡再講講唐朝。 其實關于唐朝。 陳凡在講一眾唐朝詩人的時候,很多的一些重要史料也提到過。 至于分析唐朝為何從盛世走向衰敗,一眾專家也研究的七七八八。 倒是有個課題比較有意思。 宋朝是重文輕武,最后國家滅亡了。 可唐朝,那武將可是牛逼的不行,但最后也滅亡了。 那么。 問題來了。 到底是重文輕武好,還是重武輕文好? 更或是文武都重好? 這估計是幾千年下來,無數人都得爭論的話題。 但事實上。 陳凡卻認為。 沒有任何一種制度能夠持久的治理千年。 在這一些制度剛開始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但久而久之,都會出現一大堆的毛病。 如果不能進行改革,哪怕再強盛的王朝,也有一天走向滅亡。 但改革這種東西,也不見得就能成功。 歷史當中,大部分改革都失敗了。 而某一些改革成功的,無一不是對后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 “陳凡老師,到西安了嗎?” “快了。” “那好,我在出站門口。” “周教授,不用這么麻煩吧,您還親自來接我。” “呵呵,你現在可是超級大明星,我當然得親自來接你啦。” “別扯這些,是不是頂不住了。” “這個,這個……還是陳凡老師您了解我。” “行,到時候我們再說。” 十幾分鐘之后,陳凡下了高鐵。 一邊的周教授早已在等候陳凡。 看到陳凡,周教授迎了上來:“陳凡老師,這里。” “陳凡老師,我還以為您還留在央視那邊呢。” “怎么會。” 陳凡搖頭:“央視那邊雖好,但做節目太累了。” 這確實是。 別看這一些節目播放的時候很風光。 可在播放之前,不是整個節目的設定,光是節目排練都累死個人。 哪里有當導游這么輕松。 “對了,周教授,怎么,最近這邊出了什么情況?” “其實也沒有出什么情況,還是上次關于武則天除罪金簡這一事。一眾行業內大佬總是說孤證不立,搞得我最近一直都在找其他的證據。” “找到了嗎?” “間據證據倒有很多,但直接證據,太不好找了。” 這凡也是點頭。 其實前世關于武則天留下來的文物也不多。 要想真正證明武則天這個人,也不是那么容易。 想了想,陳凡說道:“看來只有一個辦法了。” “哪個辦法?” “挖皇陵。” “我……” 周教授一個激動:“陳凡老師,您別嚇我。” “嚇你做什么,周教授,您不就是這個專業的嘛,你不感興趣?” “問題是上哪挖皇陵?” “唐朝歷代帝陵都發現過,唯有一座帝陵未被發現,只要找到那座帝陵不就是了。” “你說的是乾陵?” “沒錯。” 陳凡點頭。 乾陵在前世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 而在這個平行世界。 因為種種原因,武則天暫時沒有被發現,所以歷來乾陵只認為是唐高宗李治的墓穴。 不過這個墓穴太奇怪了。 他不但沒有被發現,而且,在歷史當中也沒有被盜過。 要知道。 歷代皇家帝陵,基本上沒有一座沒有被盜過。 有的甚至幾千年下來,被盜了幾百上千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