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話說李靖等七人別子牙,從者進西岐城,回相府。至次日早朝,武王升殿,姜子牙與周公旦出班奏曰:昨蒙陛下賜李靖等歸山,得遂他修行之愿,臣等不勝慶幸。但有功之臣,當分茅列土者,乞陛下速賜施行,以慰臣下之望國。武王曰:昨日七臣歸山,朕心甚是不忍;今所有分封儀制,一如相父、御弟所議施行。子牙與周公旦謝恩出殿,條議分封儀制,并位次,上請武王裁定。次日,武王登寶座,命御弟周公旦於金殿上,唱名策封。先追封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為天子;其馀功臣,與先朝帝王後裔,俱列爵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周朝滅掉商朝之后,周天子便正式分封各國。 所以。 周朝的制度也就是分封制。 比較現(xiàn)代一些的叫法,那就是聯(lián)邦制。 而到了這里。 陳凡在快抖上為期一個月開講的《封神演義》也就此結(jié)束。 “又是一部巨作?!? “看了封神演義,我感覺對于周朝有了一個更為深厚的了解?!? “我也是,比如齊國,我就明白了,原來齊國是姜子牙封在齊地,所以才有了齊國。” “還有一個魯國,那是給周公的封地?!? “晉國則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弟弟的封地?!? 當然。 在這里面,大部分是周武王姬姓為主,少部分則是像姜子牙一樣的功臣。 如此。 周朝在分完71個國家之后,一時天下安定。 …… “陳凡老師,您講的封神演義當真是經(jīng)典?!? “周教授,您就別給我?guī)Ц呙绷恕!? “不是我給您帶高帽,您看,您講了封神演義之后,大家對于周朝歷史,對于各個諸侯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對于我們后面修春秋戰(zhàn)國史,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這確實。 原本大家對于春秋戰(zhàn)國,對于周朝都是一片迷糊。 可在封神演義之后,因為封神演義就是西周開國史,或者直接就可以叫做武王伐紂史。 這也奠定了周朝領(lǐng)土以及諸侯的基礎(chǔ)。 這樣的基礎(chǔ),也為周朝埋下了禍根,最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幾十上百個國家打了幾百年。 “對了,陳凡老師,京都師范大學想讓您給一眾學子講講歷史課?!? “行啊?!? “主要講春秋戰(zhàn)國史。” “不會吧?!? 陳凡看了看周教授:“周教授,春秋戰(zhàn)國史不是還在修嗎,現(xiàn)在開講,漏洞很大。” “我們也知道?!? 周教授也是點頭:“不過,之前您在直播的時候說得對。要是完全將史書修完再講,恐怕得幾十年。如果運氣不好,我們就算是死了,也未必能修完?!? “那意思現(xiàn)在我就可以隨便亂說了?!? “哈哈哈,看你了。” “行啊,既然可以亂說,那這樣的課我喜歡?!? 沒有拒絕。 陳凡修史就是為了普及歷史。 現(xiàn)在上課,同樣也是一樣。 如果換成是周教授他們,他們自然無法開講。 但對于陳凡,那就無所謂了。 至于陳凡所說的瞎扯,這只是開玩笑。 陳凡后面要說的,那可是前世有文字記載,有各類佐證的歷史。 原本陳凡對于這一些,這是想等找到一系列史料之后再講。 但周教授說的對。 如果真的找不到了呢? 如果找到了之后,自己都快掛了呢? 還不如直接先講了。 至于史料,證據(jù)……留給后世的人去找吧。 反正其實在前世也有很多例子是這樣發(fā)生的。 比如像某某傳說。 盡管沒有文字,史料……等這一些記載,但他卻傳了幾千年。 直到幾千年之后,不小心有人發(fā)現(xiàn)了這一些文物,然后才揭開了真相。 而且先講了也有一個好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