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草,很難辦啊。” “要是我,我都不知道怎么說。” “我也是。” 眾人不斷的搖頭,總是想不到什么好的辦法。 認錯? 這不可能。 如果只是一個人的偷竊,這沒有什么。 可出使某個國家,關系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問題,關系的還是一個國家的問題。 或者直接就說,難道楚國人就沒有偷竊的嗎? 雖然這說法也是可以。 但在你沒有抓到楚國人偷竊之時,說這樣的也沒什么用。 而現在明擺著的,就是一位齊國人在楚國偷竊。 見大家都沒有了辦法,陳凡笑了笑:“哪怕面對著楚王以如此方式羞辱自己與齊國,晏嬰仍是沒有任何畏懼。在看到楚王說這位齊國人在楚國偷竊,晏嬰跟楚王說了一個道理,我聽說這樣的一件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其實也沒什么原因,就是水土不同罷了。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竊嗎?” 這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這樣的一個道理一出,一眾同學卻是紛紛鼓掌。 “好。” “晏子說得太好了。”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哈哈哈,難道這是楚國的水土問題,才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竊嗎?” “不知道當時楚王聽到晏嬰這句話,到底是什么表情?我想,一定非常的精彩。” 齊國雖然失去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但關于齊國,仍然是無比的精彩。 這位晏嬰的故事一出,眾人對于齊國又是變得更為感興趣了。 只是,陳凡搖搖頭說道“雖然在齊景公時期,他重用了晏嬰等一眾名臣,使得齊國的國力稍稍有一些恢復,雖然沒能再稱霸,但也屬于春秋大國。可是,齊景公在一邊重用晏嬰這一些大臣的同時,他又重用一些陪著他吃喝玩樂的奸臣,也就是忠臣與奸臣都同用的方式,這樣的結果就是,齊景公始終無法在春秋時期重現先祖齊桓公的霸業。” 不過。 在說完晏嬰之后,陳凡卻說道:“其實齊景公在齊國也算是一位有為的君主,雖然他也重用了一些奸臣,但他是齊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在位時期長達58年。他在位期間,整個的國力還是一直上升的。之所以沒有稱霸,一個是其他諸侯國的崛起,另一個也是時期不對。另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齊國失去了一位兵家之祖。” “兵家之祖?” 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兵家之祖這個稱號。 “陳凡老師,兵家之祖是誰的稱呼?” “兵家之祖是為孫武。” “孫武。” 陳凡說到孫武這兩個字,一下子,眾人便有了印像。 孫武? 這不是幫助吳王打敗楚國的孫武嗎? “是的。” 陳凡點頭:“很多人以為孫武是吳國人,但其實并不是,孫武不是吳國人,而是齊國人。他的祖上是舜的后代虞閼父,在周武王時期,虞閼父擔當周朝的陶正官,主要是管理陶器的工作。因為管理有方,周武王就將長女大姬嫁給了虞閼父的兒子滿,并將他封在淮陽縣一帶,并建立了陳國。” “后來陳國發生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就逃到了齊國,為了避免仇家,然后他改姓田。于是田氏就一直生活在齊國,并在齊國站穩了腳跟。齊景公時期,齊景公賜“田書”孫姓,這個田書就是孫武的爺爺,所以孫武也就姓孫。” “孫武少年時期非常聰明,喜歡看兵法書。只是他認為,古時的一些兵法漏洞太大,按著古時的兵法作戰的話,成功概率非常低。很多時候,在分析各國之間的戰事時,孫武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齊景公時期,各個大臣之間內斗太過于嚴重。孫武知道自己哪怕就是在齊國,也無用武之地。而且齊國的先祖是姜子牙,姜子牙就寫過一部叫做《司馬法》的兵書。雖然《司馬法》這部兵書也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卻與孫武的理念完全不同。孫武感覺在齊國再呆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最終,孫武就去了吳國。并在吳國相國伍子胥七次推薦之下,吳王任命孫武為大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