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是道德經的開頭第一章。 他是什么意思呢? 陳凡向大家解釋說道:“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名。無,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產生萬物的名字。所以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察道的運行。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只是名稱不同。都可說是含義深遠。深遠再深遠,就是一切奧妙的總門?!? 只是雖然陳凡解釋了,但眾人看起來仍不是很理解。 這也正常。 因為有一些東西不做出解釋的話,大家也很難理解。 比如說,什么是道? 這個時候。 有學子就提問了,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 這個問題,也是一眾直播間粉絲要問的。 道這個詞雖然早就現出。 并且也有道家,道門一類的詞匯。 但關于道,很多人都不是特別了解。 陳凡倒是沒有解釋這么快,而是來了一個互動:“我先不解釋,大家可以說說自己對于道的看法?!? 這時。 有一位學子舉手說道:“陳凡老師,我感覺道就是道術,是一種像魔法一樣的法門?!? 又有一位學子說道:“道應該是一種公式,技巧,什么的?!? 還有一位學子說道:“道就像佛一樣,是一種職業類別,道就是一種道家的知識?!? 對于此。 陳凡都是搖搖頭。 “看來大家對于道都不是特別了解。” 陳凡繼續說道:“剛才我在講李耳求學的時候,他就問過老師,天之上是什么,我們的地球又是怎么形成的。結果,老師回答不出來。因為書本上沒有介紹,也沒有人向他明說。而帶著這個疑問,李耳便一直在尋找這個答案。經過一生時間的學習,他終于參透了,他也明白了天之上到底是為何物?!? “陳凡老師,天之上是什么東西呢?” 有一位學子不解的問道。 “天之上,就是道?!? 陳凡在黑板上寫出了道這個字。 指著這個道,陳凡解釋說道:“一般我們將這個世界化分為天地人,三才。也就是說,整個世界簡單一些劃分,那就是分為天,地,還有我們人類??墒?,天之上是什么呢,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而李耳便總結了出來。他認為,天之上,那就是道。那么,道又是一種什么東西呢?” 雖然道德經第一句就說了道,但這并不是一個讓大家都能明白的東西。 陳凡接著說道:“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準則。說簡單一些,道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種狀態?!? 一邊說。 陳凡又做了一個比喻:“比如我們手中有一個雞蛋,在我們沒有打開雞蛋之前,他就是道的一種形狀。而打開雞蛋之后,那就是道形成的世界?!? 這一個解釋一下子便讓大家明白了。 “我去,我好像明白了?!? “我也有點明白,好像還有一點點領悟?!? “我也是?!? 不少人點點頭。 “所以天之上就是道,道成就了天地世界。而道成就天地世界并不是有意而為之。也不像西方上帝,或者什么創世神一樣的創造了世界。道演化了世界,他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他不受人干涉,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道德經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知名的哲學作品之一。 哪怕就是幾千年過去,道德經仍被無數人稱贊,并為之學習。 甚至。 還有許多人因此而明悟,走出了別樣的人生。 …… “凡哥,能跟我們再講講道德經嗎?” “你們怎么對道德經這么感興趣?” “不知道,總之就是很感興趣,再跟我們講講吧?!? “這不行?!? “為什么?” “這是修仙秘笈啊,跟你們講了,你們個個不得修成仙啊?!? “……” 在武省大學講完楚國之后,陳凡休息了幾天。 只是休息當中,卻是有一眾粉絲不停得問起了他關于道德經的事。 “凡哥,您別玩我們啦,我們是真的很喜歡道德經。對了,您不是說《道德經》有5000多字嗎,怎么您只講了一百多字,剩下的呢?” “剩下的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