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漠北,肯特山下斡難河畔。 河道中,大塊大塊的碎冰隨著河水漂蕩,大地上零零散散的鋪著些許半融化的積雪,頑強的野草頂著寒風抽出了芽,一頂頂連成片帳篷里走出數不清的牧民,趁著大地回暖,騎上駿馬,把牛羊驅趕到草地上吃草。 聚居地的正中心,一頂碩大的豪華金邊帳篷外樹立著巨大的旗桿,旗桿上面掛著一幅狼頭大纛,在春風中飄蕩。 這是蒙古人的王庭,大汗答里巴的王帳。 答里巴汗乃是本雅失里的兒子,明軍上次北伐,阿魯臺慘敗,本雅失里逃竄至妹夫馬哈木處求得庇護,可馬哈木不講武德,反手便弄死了本雅失里,擁立本雅失里的兒子答里巴為汗。 自然,答里巴汗乃是太師馬哈木的傀儡。 不過,阿魯臺那邊確實不承認答里巴乃是蒙古可汗的,本雅失里一死,阿魯臺反手便擁立了阿岱為汗,蒙古一時出現東西大汗并立的局面;雖然同樣是傀儡,阿岱比答里巴強了不少,阿岱手里還有個科爾沁部的,能拉出幾千騎兵。 王帳中,年幼的答里巴端坐主位,一言不發,帳中的各部落首領們也沒搭理他,紛紛看向坐在次位的太師馬哈木。 馬哈木剛回到瓦剌不過月余,他拿著漢王的關防,成功渡過長江,一路晝伏夜出,用了近兩月才回到部族。 與他經歷相同的還有孫子也先,瓦剌細作事件暴露后,作為使者,脫歡和也先并未受到刁難,不過是周圍盯防的眼線多了而已。 為了不被一網打盡,又舍不得朝貢的賞賜,脫歡作為正使,自己留了下來,索性便讓也先返回了瓦剌,且帶著大明大皇帝命令瓦剌部共討阿魯臺的旨意。 也先不過比馬哈木晚半月回來,將大明皇帝的旨意交給了馬哈木,馬哈木看后大喜,便召集了五萬瓦剌勇士,連帶十萬牧民,驅趕著牛羊作為糧草,一路往東遷徙,這才來到了肯特山下,斡難河畔——這里已經算得上瓦剌韃靼交界地帶了。 “阿魯臺這個狗崽子,他比草原上的獨狼還要狡猾!竟然禍水西引,將明軍引了過來!”一名長相粗獷的部落首領氣憤的叫嚷著。 明軍北征,一路行軍,馬哈木也早就收到了消息,并派了斥候晝夜打探,尤其是阿魯臺所部的動向。 本來馬哈木計劃的好好的,讓阿魯臺與明軍先打上幾個月,等入了秋,雙方疲憊之時,自己再引兵加入,可以趁著韃靼虛弱之際,一舉擊潰阿魯臺所部,收編了韃靼的部族,一統草原指日可待。 可沒成想,阿魯臺那個狼崽子,一點都沒有草原漢子的勇氣,戰都未戰,竟望風而逃? 逃就逃吧,他還帶著部族,往瓦剌的地盤跑? 就剛剛,阿魯臺再次派遣了使者找上了馬哈木,這次連條件都不提了,話里話外就一個意思: 你馬哈木要是不發兵幫我打明軍,我就投降明軍合伙揍你!你也別想著跑,明軍不熟悉漠北,我阿魯臺部熟悉!大家都別想好! 相當簡單的陽謀,不過卻相當實用,也相當惡心! “阿魯臺部現在到哪兒了?” 馬哈木一臉嚴肅,并未被氣憤的手下所影響。作為瓦剌的實際控制人,他早已練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東南方向百里處,已經停駐了三天了。”負責斥候的另一名首領站出來:“不光有阿魯臺的軍隊,還攜帶了大量的牧民!不過,牧民已經驅趕著牛羊轉向正北方前進,哼!這個狼崽子,對咱們有所求,還防著咱們!另外,明軍的動向也摸清楚了,他們在阿魯臺部東南兩百余里處,大約萬余騎兵,應該是那幫叛逆的雜碎,叫三千營的,剩下的,全是步兵!” 阿魯臺倒也不傻,不會將牧民遷移到瓦剌王庭,若不然,等戰后,這些牧民屬于韃靼還是瓦剌那就難說了。 “步兵也不好對付!”馬哈木悠悠嘆了口氣:“明軍鎧甲精良,結成戰陣,又有神機營壓陣,咱們的騎兵沖不破。” “太師,您是要幫阿魯臺抵御明軍嗎?咱們不是已經與明軍約定了共同討伐韃靼人嗎?” “此一時,彼一時啊!”馬哈木站起來,從身后侍衛手里接過珍貴的地圖來,這地圖還是大元時期傳下來的呢! “阿魯臺都跑到咱們王帳邊上了,放任阿魯臺被明軍消滅,難保明軍不會順勢出擊,連咱們一起打!那可是朱棣!” “不過,阿魯臺想要我瓦剌的幫助,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也先!去把阿魯臺的使者叫進來!” 正當馬哈木與阿魯臺討價還價商量著聯合作戰只是,距離阿魯臺所部東南兩百余里一處彎曲的河道旁,明軍的營寨依水而建,綿延數十里。 漢家行軍扎營,可不僅僅是撐個帳篷就完事了的,有營寨柵欄,拒馬,瞭望臺,箭樓,陷馬坑……而且要分前后左右等駐扎,不止布置一個營地。 為了防止敵軍偷襲,大營周邊還有騎兵不斷地巡邏,更外圍,更有精銳的偵騎夜不收打探情報,并負責清剿敵軍的斥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