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35章 第十三次相親151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里有七次己方武器裝備落后敵人將近一個時代。這些所謂武功基本都是靠著損失大量精銳部隊換來的慘勝。 當然,這種勝利不是單純靠運氣就能取得的,仍有較高的含金量,足可對虎視眈眈的歐洲殖民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威懾力,并且明確傳達出一個信息,滿清仍是當時亞洲東部最強大富庶的國家。 戰爭不能靠運氣,別的事也一樣。世上絕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要是哪天誰真的得到無緣由的好處。這人要么是將要落入陷阱,要么是已經淪為犧牲而不自知。 滿清的運氣其實并不好,剛進入鼎盛期就來到封建時代的末世,要以落后于時代的武器和統治體系打敗敵軍,就需用極為高效的指揮系統,精明能干的前線指揮官,以及不怕死的基層士兵等人為因素優勢,來盡可能抵消己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劣勢。 也就是說,乾隆皇帝和他麾下的將軍們必須通過最大限度發揮控人技術的優勢,來變相削弱對手控物技術的領先地位。 這在新舊世界交替前不難做到。漫長沉悶的封建時代里,一直都是前者戰勝后者,鮮有后者打敗前者的成例。 比如: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的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一流的火器,卻因為統帥自尋死路般的胡亂指揮,被敵方軍隊像砍瓜切菜一樣先行擊潰,隨后殲滅。 大明帝國的整個權力中樞幾乎一朝之間被全部消滅。 如果不是bj城里還有一個于謙堅守,屬于大明帝國的輝煌時代應該會到此為止。 而也先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衛拉特大帝國,一場新的旋風會重新席卷世界島,整個東亞乃至全世界的歷史走向都會被徹底改寫。 不過,歷史不能假設。 事實是也先沒能打下bj城,于謙拯救了全世界。 可惜,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于謙拯救了世界,卻沒人來拯救他。在權力更迭的腥風血雨中,這位大功臣成為他人弄權的犧牲品。 隨著新舊世界的更替,新的戰爭工具與技術日臻完善,前者對戰場結果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后者對戰爭形勢走向的影響越發明顯。 一旦敵對雙方科技差距過大,控人的技術在控物的技術面前,幾乎變得不值一提。 迷信前者的軍隊在占據后者優勢的軍隊面前必將不堪一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