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饒是身經百戰的青登,也不禁因“首次直面如此體型的巨人”而感到全身緊繃。
“大石神影流”
“講武所師范”
“大石進”
“我上了!”
道場內外的空間被一聲運足氣力的吶喊所支配。
大石進如怒濤般疾馳向前!快速揮斬手中的長劍!
不愧是魁梧奇偉的奇男子,僅2步就飛越了5米的間距!
青登只覺眼前仿佛有一頭恐怖的巨獸,以攪海翻江之勢壓將過來。
剎那間,一道填滿了整片視野的斬擊,已然劃著弧線迫近。
青登毫不怯戰,抖擻精神甩掉壓在肩頭上的壓迫感,踏穩腳跟,趁著大石進的竹劍尚未加快到最高速度,使出一股狠勁兒,劈了過去。
啪!!
氣浪席卷四方,二人的衣袖皆被吹鼓得獵獵作響。
身處暴風中心的二人卻面不改色,他們隔著相抵在一塊兒的竹劍,瞪視彼此。
下一息,就像被開水給燙到了一樣,青登借著反作用力,向后大跳一步,拉開間合。
收攏拳頭是為了下一次的出拳——他以電光火石的速度將架勢調整為霞段構式,然后瞬間前沖,發起騎士般的沖鋒。
同一時間,大石進毫不示弱地飛身躍起,迎面攻上。
后者的身高、武器長度皆占優,故本搶占了先機的前者,倒落了后手。
大石進的長劍刺向青登腰腹。
青登扭身閃開并一舉跨過對方的防衛圈,揮劍猛劈大石進的胸膛。
攻擊范圍遠勝對手——這就意味著更大的容錯空間、更多的反應機會。
大石進僅輕描淡寫地后撤半步便移身至最佳的防衛位置,然后架劍于胸前。
旋即響起竹劍相撞的“咔咔咔”的震響。
大石進當年之所以能橫掃江戶無敵手,所憑恃之物,無非就4樣:出神入化的大石身影流、傲視全國的體型、長如大太刀的竹劍以及一身的怪力。
相傳,大石進平日里常用“反復舉起半人高的巨石”的方法來鍛煉肌力。
這則傳言的真假,青登不得而知。
不過從現狀來看,“大石進力大如牛”倒是毋庸置疑的現實。
他并未使用精妙的卸力技巧,僅憑單純的臂力就硬生生地接住了青登的重斬。
二人都是力量剛猛之輩,在因勢前沖、擦身而過后,仍勢頭不減地前沖數步。
當雙方轉回身來,重新面對面時,又是大石進搶先進攻。
他揚起劍尖,舉上段,揮劍猛劈,兇狠有力。
每當一擊落空時,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新舉起上段,然后再度揮斬……
在旁觀戰的眾人,唯見大石進的竹劍反反復復地舉起又劈下。
用現代的網絡術語來說,此乃再標準不過的“拜年劍法”。
面對對方發起的如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勢,青登不慌不忙地做了個深呼吸,沉著迎戰。
他時而移動身位,靈敏地四下閃躲。
他時而凌厲反撥,兇狠地架開攻擊。
每當跟大石進展開正面交鋒時,青登都會盡己全力地發出威力最大的斬擊。
他計劃著靠反作用力來震麻對方的腕臂,以此來爭取可供利用的破綻。
然而,不論他使上多少力氣,大石進都跟個沒事人似的,不僅表情毫無變化,就連雙臂也依然沉穩有力。
雙方的激烈攻防,持續了約莫8分鐘。
這期間,大石進揮出了上百劍——無一劍命中青登。
興許是自覺“這樣的招式,根本奈何不了仁王”吧,大石進驀地改換進攻方式。
只見他靈敏地飛身向后,拉出安全的間距,接著沉低劍身,改上段為青眼,雙肩放松,兩條手臂像是要掉到地上。
意識到大石進將出新招后,青登屏息靜氣,集中精神,靜候對方來攻。
盡管青登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大石進接下來所展現的攻擊速度,還是讓他吃了一驚。
只見流光瞬息之間,因相隔十步遠而渺小如鳥眼的劍尖,在其視野范圍內驟然放大!
迎面而來的刺擊,仿若是“狠辣”、“兇猛”等詞匯的最佳注解,使青登的眼睛不由出現幻覺——正刺向自己的不是竹劍,而是一桿大槍!
大石神影流乃大石進將自幼所學的新陰流劍術和大島流槍術融會貫通,新創出來的嶄新流派。
換言之,大石進所使的劍法,乃是劍術與槍術相融合的產物。
大石進的這一刺就蘊藏了槍術的出招手法及破壞力。
面前的劍尖未至,青登的皮膚就已感到微微生疼——這是因為突刺所帶起的風壓,吹刮到他的身上了。
如此聲勢,讓人毫不懷疑:這一下若刺結實了,絕對會把青登捅飛,使他重重地撞到其后方數米外的墻上。
說時遲那時快,大石進的竹劍貫穿了青登的身體!
然而,僅半剎后,“青登的身體”就變得模糊、透明、進而消散在空氣之中。
原來,就在對方的刺擊即將命中己身的前一瞬間,青登向左晃身,及時卻又驚險地躲了過去。
大石進并未因此招落空而面露負面情感,仿佛早就料到了自己不會那么容易得手似的。
他快而不亂地收回刺出的竹劍,瞄準、刺出,動作一氣呵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