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言以蔽之:跟他們一比,21世紀的剛完成軍訓的大學生們都算是不容小覷的勁旅了!
有極高的文化水平,聽得懂簡單的指示,喊停就停,喊走就走,喊轉身就轉身,喊集合就立即集合成一個緊密的方陣——在現代人的眼中,這或許不算什么,但在“爛中自有爛中手”的時下日本里,這樣的軍隊足以使敵人深感忌憚!
不夸張的說,倘若能訓練出一支“大學生水平”的軍隊,那么不說是對抗瘋狗化的長州軍和完成部分近代化的薩摩軍,但吊打一下中小藩國的藩軍,還是不成問題的。
絕大部分的中小藩國窮得都快揭不開鍋,靠著向商人借錢來度日,哪還有那個閑錢去維護軍備?
堆放在倉庫里的那些武器,積塵的積塵,生銹的生銹,僅有的那點火器還是從戰國時代傳下來的火繩槍。
武士們在做完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還得從事種地、糊傘、做木屐等副業來維持生計。
這樣的軍隊,能有什么戰斗力?
若讓他們碰上一支聽得懂基礎軍事指令的“大學生部隊”,恐怕還沒開打,膽氣就先泄掉一半了。
當然,只有區區的大學生水準的軍隊,終究是不能上戰場的——至少不能上激烈的戰場。
你讓大學生們站下軍姿、踢下正步,或許還不成問題。
可要是真讓他們端上真家伙去跟兇悍的敵人搏斗,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使新選組的訓練度、組織度,達到現代軍隊的水準……青登雖很想這么做,但這種想法根本就不現實。
現代軍隊之所以那么強悍,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在于士兵們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極強的主觀能動性,不僅令行禁止、能夠操弄復雜的武器,而且還能在必要的時候,根據前線的實際狀況來自主地展開靈活的作戰。
不要覺得這似乎很容易。
事實上,即使是在現代,擁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的軍隊,怕是都不出雙手之數。
因此,要想擁有一支完全現代化的軍隊,得從將士們的基礎教育開始抓起,需要花上相當漫長的時間。
京都的迫切局勢,不允許青登去展開如此耗時的練兵大計。
所以,他也不貪心。
他對新選組的要求只有一個:擁有不輸給現代警察的訓練度、組織度!
但凡能夠達到該水準,莫說是薩軍、長軍、大鹽黨和法誅黨了,只要是裝備水平能夠跟上,哪怕是對上在19世紀里如日中天的英軍、法軍,也能有一戰之力!
于是乎,青登主要從兩方面下手——一是紀律,二是飲食——它們乃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能夠快速增強軍隊戰斗力的不二途徑。
跟“提升將士們的教育水平”相比,“提高紀律”和“增強飲食”,實在是要容易得多。
青登直接將前世的練兵方法給照搬……啊、不,給借鑒了過來。
一板一眼的站立姿勢、長時間的軍姿訓練、僅僅只是除了點小錯就會施以嚴懲……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一切毫無必要,純粹是折磨人取樂,是以他人的痛苦為樂的愚蠢把戲。
為什么要將大把大把的時間用來訓練軍姿?有這個時間,去訓練點別的不好嗎?難道日后要指望將士們用無可挑剔的帥氣軍姿去嚇倒敵人嗎?
毫無疑問,這種感覺是錯誤的。
之所以要這么“折磨”將士們,是為了實施一起大刀闊斧的手術。
沒錯,手術。
這場手術被有意設計成盡可能的艱苦。
它的設計是如此精巧,如此智慧,如此高效,如此冰冷,如此不近人情。
這場手術只為了一個目標:改造。
把那些太柔弱、太嬌氣、太難以管教的人改造成堅強的戰士。
與此同時,眾所周知:截肢手術乃手術的一種。
并非所有人都能被改造成功。這個時候,就要實施截肢手術,淘汰這些人,把他們趕出隊伍。
青登敢斷定:身體或心理上無法接受這場大手術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不出一、兩個月,定會有不少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新選組。
義務教育的缺乏、長久的散漫生活,使得新選組的絕大部分將士的腦子里,壓根兒就沒有紀律、軍令如山倒的概念。
不容半點出錯的嚴苛訓練。
連何時睡覺、何時吃飯都有嚴格規矩的生活節奏。
森嚴的上下級關系。
上述種種,勢必會讓不少人無所適從。
能夠將其克服、適應的人,將能成為合格的士兵。
而無法適應的人……青登沒理由養著這些派不上用場的人。
至于飲食就很好懂了。
青登相信精神的力量。
但無視物質的重要性,一昧地追求精神的作用,那就是在瞎扯淡了。
有道是“七分吃,三分練”。
連吃都吃不好,還怎么強身健體?
江戶時代的經典飲食結構:粗糧+腌制品,肯定是不能沿用了。
要吃大米,而且光吃大米還不夠,還得輔以豐富的配菜以充實營養,否則不僅沒法強身健體,還容易患上腳氣病。
許多人常有這樣的誤解:腳氣病,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會讓人的腳氣非常嚴重的病。
實質上并非如此。
腳氣病與腳氣無關,它乃神經性疾病,正式名稱是“維生素B1缺乏病”,是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病之一。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疾病。
前世在警校念書時,青登曾聽某位師兄科普過這項疾病,所以他對此病很有了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