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家抨擊新選商會的瓦板商的筆鋒,也是有夠犀利的。
直接聲稱新選鏡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乃是對西洋鏡子的拙劣模仿。
雖然清晰度遠勝銅鏡,但是太過易碎,而且價格太過昂貴,性價比實在不高。
此則報道方一發出,那家支持新選商會的瓦板商,旋即展開毫不示弱的回擊。
說來怪異,他們的回擊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得詭異。
今日下午,對方剛發文攻擊新選商會。
明兒一早的大街小巷,就到處可見新鮮出爐的回應文章。
仿佛就像是……早就料到會有人反對他們,所以提前準備好了文稿……
他們本就鼎力支持新選商會,為了給新選商會和新選鏡正名,更是使盡渾身解數。
他們的回應……已經不能說是彩虹屁了。
只見他們直接放出狠話:新選鏡是咱神國的驕傲!它證明了西夷能搗鼓出來的物事,咱們神國人也能造出來!每一個神國人都理應去購買新選鏡以支持新選商會!不買不是神國人!
此外,他們還道德綁架,給尊攘志士們上壓力:你們報國的機會來了!買新選鏡就是支持“神國貨”,換言之,就是支持神國!
不僅如此,他們還直接上升到人身攻擊,大肆攻訐那家與他們作對的瓦板商。
說他們是黑心商家,故意抹黑新選商會,文筆稀爛,噴人都噴不好云云。
沒承想,對家也不是孬種,他們也同樣立即展開了速度極快的回擊。
今天你發文,明天我就予以回擊。
今天你說我是黑心的惡賈,明天我就噴伱是罔顧事實的無良商人。
雙方愈吵愈烈……吵得不可開交。
隔著薄薄的報紙,都能嗅到強烈的火藥味,就差直接線下相見,提刀共襄盛舉了。
這兩家瓦板商尚未吵出個所以然來,京都的士民們倒是看熱鬧看得不亦樂乎。
“性”與“暴力”分別代表“繁衍”和“生存”。
因此,凡是涉關“性”與“暴力”的事情,天然就很能勾起人的興趣。
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爭吵”乃“暴力”的其中一種形式。
換言之,“看別人吵架”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之一。
倘若是某一家瓦板商對新選鏡大夸特夸,或是某一家瓦板商對新選鏡大損特損,都不會引起人們的格外關注,更不會掀起太大的波瀾。
可是,兩家瓦板商在那吵架,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
光是聽到有人在吵架、有熱鬧可湊,人們就會兩眼發亮了。
這種兩家瓦板商隔空對撕的場面,可謂是數年……不,十年難得一見啊!
如此稀奇的場面,怎能不好好地湊個熱鬧呢?
一時間,大半個京都的人,都在密切關注這場罕見的“口水仗”。
不知不覺間,新選商會及新選鏡的知名度,“噌噌噌”直線上升。
京都的士民們不謀而合地產生了一個相同的想法:這鏡子有這么厲害嗎?竟然能讓兩家大型瓦板商為它大吵特吵?
于是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壬生鄉,打算親眼探究新選鏡的虛實。
在來到壬生鄉后……他們的眼前所見之景,著實是使他們大吃一驚!
只見壬生鄉內外,擠滿了密集的人流!
肩抵著肩,踵貼著踵。
聚集在壬生鄉的這些人群,要么就是純粹來湊熱鬧的,要么便是在排隊。
那一條條長龍般的隊列,蜿蜒前進,最終聚集向相同的終點:新選商會。
不久前才剛開張的新選商會,深陷在由一股股人潮混合而成的漩渦之中。
“我要一面巴掌大的、能夠隨身攜帶的小鏡子!”
“我要一面等身高的大鏡子!”
“最貴的鏡子是哪一面?”
……
這樣盛大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好幾天了。
祇園藝妓們的“模特效應”,以及那兩家瓦板商的公開對撕,可謂是吸滿了眼球,為新選商會和新選鏡帶來了難以計數的流量。
這面小小的鏡子,徹底成了京都時下最廣受矚目的頭等熱點。
近日里,無數人爭相涌入壬生鄉、涌入新選商會,只為求得一鏡。
恐怖的客流量,令得新選商會的員工們都快忙不過來了!
其繁忙程度,有好幾次甚至到了連貴為會長的巖崎彌太郎,都被迫親自下場來當售貨員的程度。
在青登的指示下,新選鏡走的是“中高端路線”。
即面向社會的中高層人士,只賺這些人上人的錢。
這樣的商業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只有那些衣食無憂的大爺小姐們,才有照鏡子的需求。
而且,也只有這些人才有那個閑錢去買鏡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