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置于各國的地方官皆統稱為“國司”,相當于封疆大吏,總管該國的行政、司法、警備等一切政務,長官稱為“守”,次官稱為“介”。
所謂的“安藝守”就是安藝國的最高行政長官,品級為從五位下。
國司也是分為三六九等的。
日本共有六十六國,各國根據人口分成大、上、中、下四類。
安藝守屬于上國,上國守皆為從五位下。
青登的原官位是正六位下的兵部大丞。
從正六位下到從五位下……直接跨過了從六位上,越級提拔!
這已經算是很不得了的高升了!
當然,朝廷所賞的這些官位皆為名譽頭銜,也就是所謂的“虛銜”。
青登被封為安藝守,并不代表他就擁有了治理安藝國的權力。
事實上,安藝國的那片土地早就已經有實際統治者了,那便是坐擁42萬6000的石高、由淺野家統領的廣島藩。
朝廷連腳下的京都都治理不了,又豈會擁有分封群臣的能力?
天皇和諸卿除了搖唇鼓舌、打打嘴炮之外,別無所能。
朝廷的封賞基本就是表達個態度。
表達自己對此人的重視程度,以及此人如今的地位高低。
具體的官職內容并不重要,反正也沒實權。
官位的高低才有意義!
就好比說會津。
肥后國乃是大國,遍觀整個日本,像它這樣的大國只有寥寥的13個。
因此,“大國守”的官位非常珍貴,絕不輕易予人。
會津松平家肩負著“坐鎮東北”的重任,故而才得以世襲肥后守的官位。
其中便代表了幕府和朝廷對會津的重視和信賴。
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根據一直以來的慣例,“國監”多是封賞給大名的。
青登被一口氣封為上國守……眾人皆已嗅到其中所隱含的政治信號!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朝廷已經獲得幕府的小道消息了。
青登一定會成為大名。
而且還是疆域廣闊、實力強勁的大名!
總而言之,受封安藝守只不過是讓青登的頭銜更加閃亮罷了。
從今往后,它不再是“橘兵部”了。
他多了新的敬稱。
根據慣例,若被封為“XX守”,便能以“XX”和“X州”來自稱。
比如說:松平容保是肥后守,所以他可以自稱為“肥州”、“松平肥后”或是“松平肥州”。
同理可得——從今往后,旁人可以稱青登為“安州”、“橘安藝”、“橘安州”,青登也能以這些名號來自稱。
橘安藝……對于自己所獲得的這個新稱號,青登還算滿意,蠻中聽的。
平頭老百姓的注意力都放在青登的“安藝守”的官位上。
對于欠缺學識的老百姓來說,青登所獲得的這一封賞很好理解,就是成為安藝國的名義上的最高長官嘛。
至于青登所獲得的另一賞賜……即“賜姓‘宿禰’”,老百姓們就不甚了解了。
宿禰?這是什么玩意兒?
仁王大人要改名為“宿禰青登”嗎?
實質上,對日本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能馬上斷定——單論含金量的話,“安藝守”遠比不上“宿禰”!
在獲悉青登被封為“安藝守”后,西鄉吉之助、松平容保……全日本的軍政大佬都并不感到驚訝。
可在得知青登獲姓“宿禰”后,他們無不是驚嘆不已。
“宿禰”乃“八色姓”之一。
在古日本,“氏”表示出身的部族或職業,“姓”則是依據大和王權的關系來表示其身份地位。
簡單來說——“姓”乃貴族頭銜,是用來彰顯身份、區別社會等級的。
起初,“氏”和“姓”均為天皇所賜,主要的“姓”有臣、連、伴造。
天武天皇即位后,對“姓”作了重新改訂。
天武十三年(684年)10月,天武天皇下詔規定:“更改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以混天下萬姓。一曰真人,二曰朝臣,三曰宿禰,四曰忌寸,五曰道師,六曰臣,七曰連,八曰稻置。”
就這樣,“八色姓”正式誕生。
“八色姓”的序列基于各氏祖先或與皇室關系的親疏而定,從高到低分別為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稻置。
實際上真正授予的是前四個姓,而后四個姓在史料中未見其實例。
盡管“八色姓”的授予在平安時代便停止實施,但歷代幕府將軍乃至作為太閣關白的豐臣秀吉仍以“朝臣”之姓標榜。
換言之,就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好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從平安時代至現在,朝廷已經有好幾百年未曾對外授予“八色姓”了。
如今,古老的“八色姓”重出江湖,青登成為時隔五百年后第一位獲得“八色姓”的人……這著實是令人不敢置信。
西鄉吉之助、松平容保等人得知此事后,紛紛派人去調查。
很快,他們就獲悉了真相——近年來的尊攘運動使朝廷的權威得以回升,不再是以往的那種無足輕重的吉祥物。
外加上幕府實力嚴重衰頹,朝廷所受的束縛大大降低。
于是乎,諸卿決定重啟古法,對功臣授予“八色姓”,以此來增強朝廷的存在感。
青登所獲賜的姓乃是第三等的“宿禰”,僅次于真人和朝臣之下。
雖被賜姓,但這并不代表青登從此以后就要改名為“宿禰青登”了。
他依然是“橘青登”,不會發生改變。
他的“橘”乃是苗字,并非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