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東晉初年內亂(王敦之亂) 甘卓遣羅英前往廣州與陶侃約定討伐王敦的日期。虞沖和鄧騫到長沙,囑咐譙王司馬承堅守城池。陶侃得到甘卓的書信即刻遣參軍高寶率兵沿長江而下,反而甘卓這時又犯了老毛病猶豫不決,屯軍于沔陽,猶豫了數月也沒有前進。 王敦十分害怕,于是遣甘卓的兄長的兒子行參軍甘卬向他求和。當時朝廷的軍隊打了敗仗,甘卓說道,我們軍隊屯兵于王敦的上游,還沒有動他就威脅到了社稷安危了,如果我們前往他的老巢武昌,王敦收到威脅勢必會搶奪天子而絕四海之望。看來我們不如回到襄陽,然后再做打算。于是命令軍隊即刻返程,這時參軍秦康勸說道,如今分兵拿下王敦并不難,只要切斷彭澤,使得他們上下失去聯系,他們恐慌之下自然會潰散的,您可一戰就拿下王敦。將軍既然忠于朝廷,如果半道而廢的話,恐怕您會做那敗軍之將,您的手下也會各自追求他們的利益想要歸去恐怕也難以實現。樂道融也是日夜勸阻甘卓應該火速發兵攻打王敦,甘卓還是沒有聽從。甘卓這人為人寬仁但性格反復無常,于是這次他還是帶兵返回了襄陽。經常憑一時沖動做出反復無常的事情。 回到襄陽后,他讓手下的士兵任然回去種田,對王敦不設防備。襄陽太守暗中倒向了王敦,于是他奉王敦的命令偷襲殺害了甘卓,隨后把甘卓的首級送往王敦處。 譙王司馬乘想要起義兵討伐王敦,屬下們都很疑惑,唯獨長史虞悝對此事表示贊同,于是起兵。司馬乘讓虞悝的弟弟虞望平定周圍不服從的勢力,斬殺了王敦的姐夫湘東太守鄭澹。王敦遣南蠻校尉劉乂等甲卒二王攻打司馬乘,相互對持了百余天,城被攻下來了,劉乂把司馬乘囚禁起來送往荊州。荊州刺史王廙奉王敦的命令殺害了司馬乘。 王廙,元帝姨弟,后來讓他擔任荊州刺史。不久王廙就去世了,王敦于是帶兵回到了武昌并讓他的兄長王含擔任荊州刺史,都督沔南。王敦自己又都督寧、益二州。 當年十一月,元帝駕崩,太子司馬紹即位是為晉明帝。明帝文武有才略,又擅長武藝,善待將士。王敦想要誣陷他不孝順而廢掉他,沒有成功。第二年為大寧元年(323),王敦埋怨朝廷征自己回朝,明帝于是手寫詔書調他回朝。四月,把王敦從武昌移鎮姑孰。讓王導轉為司徒,提領揚州牧之職。明帝以郗鑒為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讓他的堂弟郗舒為荊州刺史,郗彬為江州刺史,郗邃為徐州刺史。 沈充、錢鳳是王敦的同謀,諸葛瑤、鄧岳、周撫、李恒、謝雍為王敦的爪牙。沈充等行不法之事驕恣淫逸煽風點火殺戮鄉民。又大肆營建府邸侵占百姓良田,盜取先人的墳墓,導致士庶之間產生了對立。周札響應王敦,王敦把他轉任光祿勛補尚書,不久遷為會稽內史。當時周札的兄長周靖兒子周懋為晉陵太守、清流亭侯。周懋的弟弟周筵為吳興內史,周筵的弟弟周贊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武康縣侯,周贊的弟弟周縉為太子文學,都鄉侯,周贊的二哥的兒子周勰為臨淮太守,烏程公,周氏一門五侯,都身居要職。三吳之地的世家沒有比他家還尊貴的,王敦對此十分忌憚。 王敦這會生病了,錢鳳對王敦道,如今江東的世家沒有比周家、沈家尊貴的,您死之后,兩家必然不會消停,周家更加強大又多俊杰,最好先從他們下手。當時有個叫李脫的妖道,自言自己有八百歲,從中州到了建康,當地的官民都迷信他。他的弟子李弘說有讖語說李脫應該為王,于是王敦讓廬江太守李恒告發周札及其諸子并與李脫暗中圖謀不軌。當時周筵為王敦的參軍,于是他立馬到了軍營中殺害了周筵及李脫、李弘。隨后遣參軍賀鸞支援沈充盡數殺害周札的兄弟及其兒子,又遣軍隊到會稽偷襲周札,周札事先不知,突然聽聞軍隊到來,于是匆忙率麾下數百士兵出去抵抗。手下潰散離去,周札也被殺了。 王敦無子,養有一個養子王應。等到王敦病情日益加重的時候,拜他為武衛將軍作為副手。錢鳳對王敦道,容我說句不恭敬的話,您死后后事該如何交代。王敦回答,非常之事,豈是常人所能。況且王應年少,怎么能擔當大任。我死以后,你們不如歸附朝廷,保全自家,此乃上計;退回武昌,收兵自守,對朝廷的貢奉不斷絕,此乃中計;帶領我的部下盡數沿著長江東下建康,萬一成事還好,不然只有死路一條,此乃下計。錢鳳對他的黨羽說道,您的下計就是上策。于是與沈充定下計劃等到王敦死后對朝廷發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