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頡利和蘇尼失的戰(zhàn)爭走上‘正軌’了,李元吉就開始著手解決起了之前殘留的問題。 在一個晚霞漫天的傍晚,李元吉在潭山文館內見了李高遷。 由于李高遷一直躲在暗處,并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已經到了長安城,所以要見李高遷一面,就必須秘密的進行。 以巡查潭山文館的教學成果為由到潭山文館內見李高遷,是最合適的借口。 至少潭山文館內的新館長竇誕是這么認為的。 自從李淵隱退,李建成和李世民相繼倒臺以后,竇誕就變得特別低調,不僅主動辭去了在宮里所擔任的一切官職,還主動跑到了潭山文館內出任山長。 如今潭山文館內,除了狄孝緒外,就屬他官職和地位最高。 此前因為漕運和海運的事情在宮里挨了李淵的教訓以后,人就變得更低調了,平日里除了能在潭山文館見到他以外,在其他地方都見不到他的身影。 李元吉帶著一眾隨從趕到潭山文館的時候,就看到他身穿著一身白色的長衫,笑吟吟的站在那里,在他旁邊還有狄孝緒、薛萬備等一眾教習。 薛萬備在給狄孝緒當助教期間,沒少跟著狄孝緒學習,也沒少向潭山文館內的其他大儒請教,如今總算是學有所成了,狄孝緒用他用的很順手,就將他留在了潭山文館,讓他充任了一科的教習。 潭山文館內的教習們官職雖然都不高,最高的也沒超過正五品上,但是社會地位卻高的嚇人。 畢竟,能來潭山文館的都是大唐有名有姓的大儒,教的又是一幫子皇親國戚。 有士林里的名聲和一幫子權二代的弟子們鎮(zhèn)著,出去了以后,沒人敢怠慢他們。 所以薛萬備如今的官職雖然不高,短時間內也沒有升遷的可能,但底蘊和根基卻扎的越來越結實了。 以后走出潭山文館以后,必定能平步青云。 “臣竇誕……” “臣狄孝緒……” “……” “臣薛萬備……” “參見雍王殿下!” 李元吉走到潭山文館門口,竇誕帶著人主動上前施禮。 李元吉點了點頭,勉勵道:“不必多禮,諸位為我大唐培育良才,可以說勞苦功高啊。我已經命內侍省備好了賞賜,回頭就給諸位送來。” 竇誕等人一聽有好處拿,一個個都喜氣洋洋的,只有極個別比較清高的,對此不假以顏色。 不過,李元吉并沒有在意,文人嘛,說好聽點,就是有傲骨,說難聽點,就是愛裝比,如果他連這點都容不下的話,那他還做什么掌權者,趁早出海去欺負野人得了。 “多謝殿下,殿下里邊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