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問了一圈,最后打聽到山水鎮攏共有兩間私塾,其中一個規模較大的是姜秀才辦的私塾,姜秀才今年四十出頭,前幾年才考中的秀才功名,后來就在鎮上辦了私塾,現有學生二十幾人。 另一個規模較小的私塾夫子是一個老童生,老童生已經五十多,老童生這里收的大多是要啟蒙的學生,學生并不多。 “剛才我和書肆掌柜的打聽了一下,大家都想把孩子送到姜秀才的私塾去,不過進姜秀才的私塾需要考試,一般人他不收。” 剛才為了打聽消息,趙貴花一行人特意去書肆買了三本書,分別是三字經和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進了私塾后遲早是要買的,干脆現在就買下來。 “聽說大字不識一個的孩子姜秀才不收,這位秀才公心高氣傲的,不聰慧的孩子他也瞧不上,除非是大戶人家的孩子。”趙貴花一臉愁容,她家孩子全都大字不識,二福和四福看著還有些憨,只怕根本無法入姜秀才的眼。 “什么心高氣傲,我看八成是見錢眼開,不然為啥大戶人家的孩子就收?”趙貴枝忿忿不平道。 不過她也只罵了一句,沒有多說什么,因為她知道大戶人家的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就會開始起啟蒙,三字經和百家姓很小就開始背,有些三歲就開始學寫字了。 窮人家真的沒法比,這世道就是如此不公。 “娘,你莫難過,咱就去那個老童生那里讀書,咱不求有怎樣的夫子教,只要能識字就行了。”周二福一臉無所謂,按他的意思,念什么書啊,被拘在私塾讓夫子管著,忒難受了,不如上山挖草藥更自在。 周四福也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他也不喜歡讀書,不過爹娘非要讓他來讀,那他就讀一下吧。 “在哪讀都一樣,難不成還指望咱們考功名?”周五福也是可有可無的心態。 只有周大福和周三福低著頭不說話,他們想進更好的私塾,把書念好了,說不定以后真的能考個功名呢? 不過他們不想讓娘為難,也不想和幾個兄弟分開,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老童生那里讀書,不用考,只要交了束脩就可以開始上學。 “就去顧老夫子那個私塾吧,若是去姜秀才那里,少不得還要求人,求了還不一定能成。” 周三福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人臉色,他們五兄弟已經十歲,這個年紀才啟蒙,顯然太遲,家境又貧寒,姜秀才看的上才怪。 原本趙貴花還有些糾結,不過看幾個兒子都說愿意去老童生的私塾,她也知道兒子們這個年紀能認字就不錯了,難道還指望他們去考功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