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具廠廠長拿著信顛過來倒過去的看了下,確定不是有人刷自己才拆開了信。 信的開頭就讓文具廠廠長非常不滿。 信是這樣寫的: “文具廠廠長同志:你好!我對你們廠生產的文具非常不滿,價格那么貴,種類怎么那么少?就比如說剪刀,你們為什么不生產一些小孩子專用的沒那么快的剪刀……” 先是剪刀,后是鉛筆橡皮文具盒,尺子甚至練習本圓珠筆鋼筆,都被這人用挑剔的語氣貶了一個遍。 沒有一句好話不說,還列舉了沒有兒童專用的尺子鉛筆刀等等,說害得他們家孩子剪刀被剪了好大的口子,還專門去醫院涂了藥水,都是他們文具開發不完全的緣故,要是有兒童專用的剪刀和鉛筆刀,他們也不用擔心小孩子會切到手了。 還質問他們為什么不多動動腦子,鉛筆上弄點其他花色不行嗎?彩虹都有七個顏色,憑什么鉛筆不能多幾個顏色不能涂上圖案?就不能想個辦法不用鉛筆刀也能讓孩子一直用嗎? 橡皮就是為什么都是長方形,圓形不行嗎橢圓形不行嗎兔子頭的不行嗎就不能好好研究一下換個顏色嗎,加點香味兒加點甜味兒不行嗎。 還有圓珠筆,為什么就只有一種款式,換個好看的樣子不行嗎?你都知道天冷了戴帽子,憑什么不給圓珠筆戴帽子,圓珠筆招你惹你了? 還有文具盒。 大人和小孩用同樣的文具盒就不覺得臊得慌嗎?而且橡皮鉛筆圓珠筆鋼筆甚至有的還會放粉筆,那么多呢,就不能做個區域功能劃分,大家各歸各處不好嗎?還有圖案,一直是這些老土的圖案,換點清新活潑的不行嗎?很浪費時間嗎? 諸如此類,凡是現在市面上經常見到的文具,都被挑剔了個遍。 而這些文具,基本也都是他們廠有在生產的。 文具廠廠長張海超一開始還看的怒火沖天——任誰被指著鼻子罵都高興不起來,等看到后面的時候就是驚喜了。 很多時候大家的思維只是被固有框架給限制了思維,只要有個提示,他們能做的比很多指手畫腳的人想象的更好。 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提示而已。 文具廠的生意不算錯,也不算好,反正大錢沒有,也不用擔心東西賣不出去,畢竟文具這東西,基本都是消耗品。 就算有再多的同類廠家,也是不怕賣不出去的。 張海超剛開始還覺得有點荒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