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他人一聽就知道大概是什么好事,爭先恐后的搶那幾張紙: “我看看我看看。” “讓我看看讓我看看。” “我先我先。” “一起一起……” 其他沒看過的頭頭腦腦頭碰頭擠成一團去看那幾張紙,技術員則是贊嘆的看著廠長:“老張,你從哪里收到的這封信?這信好,這信好,你說咱們怎么就沒想到過呢。” 張海超大笑:“是吧?我就知道你們會高興,可惜了,人家這寫的是投訴信。” 技術員神采奕奕:“這樣的投訴信多多益善!” 倆人說了幾句話,其他人也看完了,個個眼睛都在放光。 “老張,你知道這信是誰寫的不?” “你說人家這腦子咋想的,明明都是手邊的事兒,咋人家能想到,他們天天干這個的就沒想到呢?” “我說你們,別廢話了,說說,咱們是不是要立刻開始整了?” 性子急的車間主任已經忍不住想趕緊開始做新產品了。 張海超把大家激奮的情緒都給壓下來:“這就是我把大家找來的目的,現在,咱們得分派出人手設計新產品,新產品的設計要完全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像這封信里說到的兒童專用見到和鉛筆刀就很有代表性,不光是剪刀和鉛筆刀,其他的鉛筆圓珠筆鋼筆文具盒包括橡皮之內的,我們不光要考慮造型,也要考慮產品的更新換代,信里說的給橡皮加點香味兒就不錯。” 車間主任這才意識到新產品不光是說說就能生產的。 造型的改變,香味兒的增加,甚至圖案的選擇和設計,都只是最簡單的,更重要的是,車間主任皺眉:“到時候咱們的機器不一定合適,說不定還得專門訂制機器。” 張海超意氣風發:“訂制就訂制,只要新產品研究出來,什么機器需要換,都來跟我說,我去找人做。” 前景一片光明,區區換個機器算什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