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寰見此直接將烙鐵貼在了方有度那又肥又白的肚子上。 頓時,方有度的肚子上就被煎出油花來,滋滋作響。 “啊!” 方有度也疼得嚎叫起來,且不得不道:“我說,我說!” 楊寰這才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方有度則大汗淋漓地道:“國舅爺在西山讓大量流民變成了新編的良民,他這樣做,是在斷全天下權貴官僚的財路!我們怎么能不去打探清楚,他為何能斷我們的財路,首先,他西山的棉布為何能高產,他西山的火器為何更厲害?!? …… “果然像方有度這些權貴官紳,心里只想著他們自己這些人的利益,全然棄國家社稷于不顧,他們的圣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嗎?!” 天啟在從魏忠賢手里收到方有度等人關于派人刺探西山情況的供詞后,當場就把供詞摔在了地上,且大喝了一聲,青筋直冒。 “陛下不必氣惱,我們不能用小人的反動來傷害我們自己的心志,以臣之見,接下來一切的道理還是得落到誰的拳頭更硬這個問題是,也就是說,誰掌控的兵馬最厲害,誰才說了算?!? 張貴回道。 天啟看向張貴:“你的意思是說,他們在見不能用從長計議的方式慢慢毀掉我們在西山的一切后,會直接訴諸于兵馬?” 張貴點頭。 天啟又問:“你覺得我們能贏嗎?” 張貴道:“如果只陛下一人,臣不敢打包票,但現在是陛下加臣一起,這幾乎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天啟笑了起來:“你倒是很自信。” “臣說的是實話,無論是可以組織起的人力規模,還是西山現有的技藝水準,還是陛下的正統身份,就算不能大勝,陛下也不會敗的太慘,最差的情況無非是,臣帶陛下去鳳陽,仿當年太祖舉兵,造一個新大明。” 張貴突然說道。 天啟哈哈大笑起來,看著張貴:“你竟然有這樣的打算,讓朕去造反,你怎么想到的?” “陛下是明白人,知道如果放任百姓皆成餓殍,遲早會有大亂發生,山東只是一個前奏,西南也還只是一個信號,而與其將來被自己子民逼死,不如帶著子民重新走太祖的路。” 張貴回道。 “說得好!” 天啟大贊一聲,接著就拍了拍張貴肩膀:“你危機之感比朕重,在你的眼里,似乎朕真要被他們害成亡國之君似的。” 說著,天啟就朝外走去:“放心吧,若真到那一步,朕就聽你的,一起重走太祖路。但現在,得先隨朕去武備學堂,繼續練兵?!? “是!” 轉眼已是半年后。 而在這段時間內,大明朝局還算平靜。 張貴基本上是陪著天啟在武備學堂訓練學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