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月家除了村里幾戶關系不錯的,同姓的親戚倒是沒有,畢竟從祖上就是逃難過來的。 原本是有親戚的,月家好不容易家族人口興旺,一場戰爭讓月家就剩下了爺爺和太爺爺。 聽說家族里有幾個親戚是戰亂逃難去了,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車馬書信又慢,還是爺爺小時候的事兒。爺爺本人都不知道逃難的親戚去了哪里,除非他們告訴自己的后人曾經的祖籍,否則這一世怕是永生難以相見。 扯遠了,也就是只需要在大年初二辦完婚事,就可以一直做生意,到大年初六或者初八,月顏和父親一起回家。 這之間是能賺不少錢的,起碼幫大伯和二伯他們倆把做生意的本錢賺回來了。就算不做生意,賺的錢也能讓一家花上半年。 豆腐剛出鍋,大伯母就給鄰居家送去了兩塊,這可是免費的招牌。 別的不說,鄰居家的女人嘴是真的快。有啥消息讓她知道,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了。 果不其然,下午就有村里人陸陸續續來月家院子里換豆腐。 還不等月家定價,月顏笑瞇瞇道: “我家可以買豆腐還可以換豆腐,可以拿豆子跟我們家換。” 家里人沒有插嘴,心想果然還是孫女聰明,這就叫孫女嘴里總說的什么可循環發展吧? 一聽說用豆子就可以換豆腐,大家當然都不愿意拿錢了。賣給月家豆子的總歸是家里的備用,去年誰家沒有收獲幾百斤豆子呀。 結果因為氣候問題導致豆子個頭特別小,收購的小販把價格壓的低,全賣出去還不能回本,不如留在家里喂豬省一筆飼料錢。 這會兒一聽說豆子能換豆腐,院子里瞬間少了一半的人,她們都是回家去帶豆子了。 大過年的豆腐可不便宜,想買還得去鎮上,用豆子換當然比用錢買劃算。 月顏裝了兩塊豆腐去村長家。人家是一村之長,打好關系總沒錯。 村長試探地問月顏豆腐能不能讓村里也一起做。 這事并沒有超出月顏的意料。 她笑著回答:“只要她們愿意,我們當然不會把做豆腐和發豆芽的方法藏著掖著。” 反正村里人現在是不會覺得豆腐能賺錢的。對她們而言一塊豆腐就賣幾個錢,累死累活才能賺多少。 她們沒有做生意的意識。 更別提豆芽便宜的不行,每次買豆芽跟不要錢似的,她們要是學會了頂多在家里自己做,肯定不會去賣的。 ? ?有加更,等我睡醒的。 ? ????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