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國姓竊明》
第(1/3)頁
高爐需要造得更高,煉鐵的燃料需要從煤炭和木炭改成焦炭……這些整改方向看起來很明確,實際上要操作,卻是問題一大堆。
比如,沈樹人讓人花了七八天時間,實驗性地先把一座現有高爐繼續加高、爐溫提升,重新展開試產,以搜集數據、看看會出什么問題。
結果,加高之后的高爐,預熱后沒幾天,就出現了塌陷、底部軟化,嚇得沈樹人立刻下令停手,想辦法關火撤燃料。
一核驗,發現問題出在爐體材料的耐高溫性能上——明末的高爐爐溫已經能達到一千四五百度了,也能把不太純的鐵熔成熔融粘稠的狀態。只不過不如后世的鐵水那么稀薄。
因為純鐵的熔點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度,要明顯高過這個值,比如達到一千六百多,鐵水才會非常稀薄易于流動,不夠熱的話,就會相對粘稠像膠水一樣。
高爐繼續加高后,底部更容易積蓄熱量,不容易耗散損失,溫度超過一千五之后,雖然砌爐膛的磚依然不至于軟化,但至少結構強度會下降。
原本高爐高度只有兩丈左右,上面兩丈高的磚石壓下來,下面的底座還能扛得住,高度再加高、壓力進一步加大,溫度也提升,一下子就扛不住了。
除了高爐材料需要重新研究,另一邊燃料的研發試產也出了點小問題。
原先大明并沒有人嘗試過燒制焦炭,這一開始大家也都沒經驗,
前幾爐沒控制好爐內預留的空氣量,后續氣密性調整也不夠精確,結果不是沒燒成焦,就是煤本身燃燒太充分,直接成了煤渣灰。
好在沈樹人前世看書也不少,他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名著《鐵道游擊隊》,開篇第一章就是講的抗戰時在敵后棗莊地區、棗莊煤礦附近的游擊隊的故事,里面很多隊員的掩護身份都是做燒焦碳生意的,書里面也大段大段描寫了怎么燒焦炭。
當時棗莊煤礦附近膽子大的百姓,家家戶戶都燒焦,說是一百斤煤能出七十斤焦、一斤焦能賣兩斤煤的價,所以能凈賺四十斤,就是有點辛苦(還有就是這樣燒其實污染很大,但抗戰時期沒人在乎污染),屬于可以無腦投入的“死利錢”。
沈樹人記不住太多細節,也只好先大概指引一個方向,讓手下人按照“一百斤燒完剩七十斤”的分量比例來控制。
如果燒完后重于七十斤,那就當是空氣進的太少、燃燒不充分。輕于七十斤,那就是燃燒過充分,燒成渣了。
大致多實驗幾次之后,再根據每次的產物慢慢測試實際煉鐵效果。
……
這一番多管齊下的折騰,足足就又花了十天左右。
沈樹人也不回府治江夏縣,就在這大冶住下了,還是在野外鐵山,十幾天連縣城都沒回一趟。
至于留在江夏縣的那倆絕色美人,陳圓圓和李香君,也是獨守空房二十天,夫君一出差就不著家。
作為穿越者,美女哪有煉鋼造槍炮爽!槍炮才是影響到將來能不能君臨天下爭霸立業的利器!女人將來要多少有多少!
好在冬天本來就是農閑時節,軍隊也不許要調動,流賊也安分,所以道臺衙門和僉都御史衙門的政務本來就不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逊克县|
依兰县|
曲沃县|
合川市|
游戏|
辽源市|
象山县|
汨罗市|
南丹县|
达孜县|
峨山|
塔城市|
北安市|
舒城县|
慈溪市|
灌南县|
开平市|
马尔康县|
西和县|
余江县|
会昌县|
会昌县|
天祝|
通州市|
嘉善县|
秭归县|
孝昌县|
巴东县|
同江市|
县级市|
阳江市|
怀仁县|
什邡市|
鹿邑县|
朔州市|
红原县|
石楼县|
龙岩市|
大港区|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