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國姓竊明》
第(2/3)頁
沉樹人聞言,也是點頭受教:“小侄也有類似的想法,聽世叔如此剖析,倒是心中愈發明朗了。確實,至此多難之秋,總得確保自己的兵馬始終在對付至少一家流賊。
要是誰都不對付,坐地自守,會被天下人指手畫腳的。既然做到了督撫,就沒有獨善其身的道理。”
哪怕只是為了擺擺樣子,也必須擺。
否則,你追張獻忠追到只剩幾千騎兵,卻不追了,這算什么?只因為他進了貴州,就算了?
這算是一個借口,但不充分,還是容易被人嚼舌頭,說是“養寇自重,養肥了再殺”,甚至是“縱賊為先驅”。
所以,追張獻忠暫時中斷,必須有一個過硬的借口——如果不是楊閣老這邊實在危急,河南實在危機,逼著我盡快增援河南戰場,咱會放過直接干死張獻忠最后一口氣的機會?咱早就把張獻忠人頭帶回來了!
……
沉樹人簡單處理了一下武昌這邊這幾個月積累的大事,點撥分派一番,當天就匆匆策馬北上,兩天后就火急火燎趕到襄陽,幾乎是策馬日行三百里。
而楊嗣昌此刻也已經再次、徹底失去了對兵敗后的左良玉的控制,幾乎是只帶了一些親兵,狼狽逃回襄陽暫住,茍延殘喘。
南陽府依然還在朝廷手中的那幾個縣,以及鄖陽府、西安府的商洛地區,如今都在左良玉的控制之下。
而兵敗之后的左良玉,已經徹底閉門不出,誰的調令差遣也不聽了,只是性情大變,如同李自成一般瘋狂抓壯丁擴軍。考慮到他剛剛折損了幾萬人,也沒人敢再對他施壓,唯恐真把他直接逼反。
朱仙鎮之戰,或許就是左良玉最后一次無條件聽命于崇禎,吃了大虧之后的他,就發誓再也不聽亂命,誰勸都不好使。
歷史上,左良玉也是在朱仙鎮大戰之前、號稱擁有精兵二十萬,跟李自成死磕了一仗,結果主力盡喪,只剩幾萬人。
無非歷史上左良玉能一直南逃到武昌,此后數年瘋狂截留商稅鹽稅、劫掠地方,把所有搶劫截留的錢財用于拉壯丁擴軍,最后竟擴張到號稱擁兵“八十萬”。只可惜這八十萬都是烏合之眾,據說戰力還不如他戰前的二十萬老兵,最后歷史上也沒干出什么功業。
而如今這一世,因為蝴蝶效應,加上湖廣富庶腹地早就是沉樹人的了,左良玉就算兵敗,也沒法南逃到那么南方,也不敢挑起內戰跟沉樹人火并,只能是靠著南陽盆地以及南陽以西丘陵地帶,累計加起來兩三個府相對貧窮的地盤,竭澤而漁搜刮自立了。
說白了,左良玉終于成為了一個跟李自成差不多的軍閥,唯一的區別只是左良玉不會扯起反旗,只想保住自己,為自己而戰。
而且左良玉似乎成功跟李自成達成了默契——他不再聽朝廷的話主動打李自成,而李自成只要不來招惹他,他也就不跟李自成敵對。
沉樹人抵達襄陽后,短短幾個時辰,就感受到了氛圍的異樣。
面見楊嗣昌之前,他先召見了襄陽知府史惇,以及襄陽參將楊晉爵,跟他們了解了最近幾日的周邊軍情近況,就把這些消息都打探明白了。
隨后,他心中有了腹稿,才去正式拜見楊嗣昌。
……
“閣老別來無……還是保重身體為先吶。”
進入楊嗣昌的行轅后,沉樹人被一路引進臥室拜見,顯然楊嗣昌已經病得不輕了。
沉樹人原本還想客套幾句,但最后看到楊嗣昌滿頭稀疏的白發,還有斑點皺紋縱橫的臉,那“別來無恙”四個字,就說不出口了,硬生生咽回去。
楊嗣昌聽到動靜,反應依然有些呆滯,雙目渾濁至極,很久才擰過脖子來,看了好一會兒,喉嚨里咯咯作響,才說出幾句話:
“樹人吶?你總算回來了,悔不聽你之言。老夫見闖賊麾下有羅汝才舊將來降、劉宗敏又北渡黃河,竟覺得機不可失,接旨出戰了。
要是再多拖延一個月,哪怕只拖二十天,拖到你回來再戰,未必是如今這個局面。大不了老夫拼卻一死,再把‘坐視福王、潞王、趙王被滅門而不救’的罪過扛下了,只要最終決戰能贏,多死絕三家藩王,又有什么好急著救的呢,湖涂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巩义市|
竹溪县|
当雄县|
无为县|
德江县|
二连浩特市|
绵阳市|
东乌|
偏关县|
吉首市|
吐鲁番市|
敖汉旗|
贵溪市|
平湖市|
汽车|
大埔区|
大英县|
肥东县|
稻城县|
湖口县|
长岭县|
科技|
怀来县|
黔西县|
仙游县|
河间市|
梓潼县|
黄浦区|
南溪县|
英超|
罗山县|
正蓝旗|
金门县|
银川市|
明溪县|
百色市|
乌海市|
乌鲁木齐县|
上虞市|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