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封建時代也有很多當權者,他們的御用文人不斷地宣傳封建皇帝制度,為國為民,民眾也喜歡自己的父母官兒,更崇拜當朝天子,希望歷朝歷代都能有圣王,明君。 不過說到底,這依然是封建皇帝制度的基本狀態,那就是老百姓和官員都集體往上看看那個高高在上的人。 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自己爭取來的,但是封建皇帝制度確立的這一種封建等級制度,使得老百姓忘了自己的存在。 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完全寄托在別人的手里。 在這種體制之下,老百姓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自己爭取來的,而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人,恩賜賞賜來的。 這很容易形成一種精神分裂癥,那就是他們屬實認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天子給的。 但是他們又都非常反感地方的腐敗官員,但是老百姓們對于官員,官僚體系和皇帝的認知卻又是不同的。 全天下最專制的人反而成為他們崇拜的一個人物,而在地方進行專制的官僚體系的工具卻飽受詬病,老百姓們背地里反對,但是表面上也不敢多說話。 可一旦開了民智就不一樣了,百姓們就會去思考,擁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會嘗試反抗命運的不公。 而不是如之前一樣,渾渾噩噩的,只是到了在朝廷讓咱們吃不飽飯的時候,才會隨波逐流的跟著造反,為的就是能活下去。 封建制度下,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一般都會限制底下百姓們的思想。 儒學就是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統治地位的工具。 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學在千余年的封建社會一直被推崇為正統思想,而孔子的時代也正處于思想大爆發的時期。 而儒學真正占統治地位的時候已經是漢朝了。 那么問題來了,孔子的儒學有沒有灌注迎合帝制的思想呢? 還是在后世的發展中,封建統治階級為利用儒學統一民間思想而帝化了儒學呢? 蘇澤認為這兩者都有,但是更大程度上應該是統治階級根據自身需要改造了儒學,而儒學為了生存也改變了自身,兩者相互交織最后變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換言之,新學不僅站在了儒學的對立面,也是站在了統治階級的對立面。 為何儒學能一直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和被推崇的正統思想? 正是因為統治階級需要儒學來維持他們的統治,儒學也需要統治階級幫助他們發展壯大,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儒學玩的是存天理滅人欲,天地親君師,君權神授,你新學又不講君權神授那一套。 蘇澤前世看一些歷史小說的時候便覺得有些不合理,皇室傻了吧唧的才會幫著你推崇新學,開啟民智對抗儒學。 儒學那就是皇室的左膀右臂,是維持自己統治地位的工具,新學雖然能讓國力更強盛,能讓百姓們過的更好,可新學又不能幫統治階級維持自己的地位,甚至還會挑戰自己的地位。 統治階級傻了才會自斷左膀右臂站在你這邊。 正常的反應應該是和蘇澤所看到的一樣,遇到了便想除之而后快,而不是放任你做大。 再愛民如子的皇帝也不可能真的那么無私愿意舍小家為大家,為了全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放棄自己手里的權力。 是人就有私心,不說其他的,就說他蘇澤,若是穿越來了便是皇家貴胄,他還會想著推翻皇室,限制皇室嗎? 充其量讓天下百姓過的更好一些,他還真有那么無私自己推翻自己? 陛下何故謀反邪? 之所以他現在這么無私,那是因為他穿越而來便是一個小人物,見到的便是底層百姓的掙扎求生,這讓他無時無刻不飽受精神上的折磨,讓他無法心安理得的坐視,于是他站了出來。 可若是他一來便是錦衣玉食,皇家貴胄,說不定以后還會當皇帝,那他還會做出和今日一樣的選擇嗎? 若真是如此大公無私,心中只有黎民蒼生,那他就是圣人了。 可他是嗎? 朱棣也在這樣問自己,他蘇澤是圣人嗎? 若不是圣人,那就還有七情六欲,那就沒那么可怕了。 念頭一起,朱棣突然沒頭沒腦的問道:“你覺得瑞澄如何?” “什么?” 蘇澤不明所以,有些茫然的看向朱棣,不明白老爺子為何突然問這個。 他和朱瑞澄接觸不深啊,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小姑娘是個小吃貨,除此之外就沒什么太深刻的印象了。 朱棣接著說道:“你年紀也不小了,到了該婚嫁的年紀了,朕給你和瑞澄賜婚怎么樣?” 說完,朱棣死死的盯著蘇澤,似乎想要看透蘇澤的真實想法。 蘇澤抿了抿嘴,他聽懂了,可他能拒絕嗎? 這就是一樁政治聯姻,朱棣是要用一些東西將他牢牢地綁在朱家的船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