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安營扎寨后,稍作休整,在申時時分,郭榮領(lǐng)著江秋白、張永德、付長老及史彥超,李重進、何徵,由二十騎禁衛(wèi)開路去往貓耳崗,尋上隱伏在崗后密林中的高懷德。 一眾人等查看地形后,來到高懷德在貓耳崗所駐的山洞之中,郭榮喚過付長老,對著高懷德道:“朕請付先生協(xié)助與你,若是要打探敵方軍情或是有消息傳遞與朕,可交與付先生去辦。” 他來此之前已是與江秋白溝通過,留付長老在高懷德身邊協(xié)助,以便聯(lián)絡(luò)。 高懷德聽得郭榮以先生見稱付長老,自是認為付長老是護衛(wèi)皇帝的能人異士,心中大為激動,望著瘦小身軀的付長老行禮道:“先鋒都虞侯高懷德見到過付先生。” 付長老見他恭謹之狀,微微一笑,拱手還禮道:“老朽一介草民,行兵打仗一竅未通,跑腳倒是勝任,都虞侯有事直接開口吩咐便是,莫應(yīng)客氣,誤了軍機。” 郭榮見他不恃驕身份,言語耿直且一言中的,心中大為欣賞,頓生籠絡(luò)帳下聽用之心,心念一動,便是望向江秋白點了點頭示意。 江秋白自也知他心思,心中苦笑,暗道通寶閣的長老是洛寒水花盡心思,才拉攏到閣中聽用,哪有那么容易可以籠絡(luò),迎著郭榮眼光,卻是微微搖了搖頭。 郭榮心中略顯失望,他自也知此下亂世,武林中多有不愿插手朝堂紛爭的人物,但想凱旋之后定要與洛寒水言明大義所在,請他相助大周朝堂。 想到此處,便也心寬,笑了一笑,望向高懷德,“逆寇昨日剛奪取高平,定會做休整,今日不來,明日定會舉兵來攻打我澤州,此處離高平還有百余里路,其大軍負有輜重,從高平出發(fā)要五六個時辰才能到達此處……未明我方軍情,想是會遣先頭兵將探路。 而隨后的敵軍在這百里路段行軍,其速度應(yīng)會與輕裝的先鋒兵馬差上兩個時辰,你若一擊成功,退回的敗兵大至……” 郭榮言語突是一頓,思索片刻,又道:“以朕看來,劉逆想是會在半路安營扎寨,等候前頭探路兵馬消息,若是未有伏兵,方敢前行。 若那時其先鋒為我所敗,我軍當追擊其后,一百余里,一百余里……其安營之地,應(yīng)是在此地去往高平的路段中間某處。 高愛卿,你此下著兩個輕功較好的探馬隨付先生前去,將離此五六十里左右的路段地形打探清楚。” 高懷德身為澤州守將,對于去往高平縣城之間的官道倒是熟悉,至于鄉(xiāng)間小道卻是不甚了解,也未料到郭榮會準備在中途決戰(zhàn),而自己所知未盡詳細,郭榮安排自是有理,聞言馬上叫來兩個探馬隨付長老前去查探。 待付長老三人離去后,高懷德遲疑了一下,言道:“據(jù)臣所知,離此處五十余里之地,是為一處名喚巴公原的村鎮(zhèn)。那里地勢平坦,此下尚未春耕,田地與路道甚廣,若如皇上所料,為臣擊潰其先鋒,敵兵敗退之后應(yīng)會在巴公原與逆寇大軍相遇。” “唔,”郭榮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后道:“那此去巴公原之間的路況如何?” 高懷德想了一想,言道:“高低不平,每隔幾里便有小山丘般的地勢,亦有溪流,不利于大軍縱橫行進,若是兩軍對峙,巴公原倒是最好地段,不過可使?jié)芍輬F練兵馬,隨后伏于途中地勢較高山丘之處,屆時即使……” 郭榮見他停言,笑著接言道:“即使我軍一時失利,后退之時也可利用這設(shè)伏人馬,相阻敵兵疾行……嘿嘿,但若如此,軍心或已是渙散,且有山野小道,恐是四處奔散了。” 高懷德一時臉色惶恐,不敢言答。 “行兵打仗,機變?nèi)f分,此下謀策,是為備患,高愛卿大可不必忌言。”郭榮見狀笑了一笑,又道:“那巴公原平坦之地形……其縱橫之數(shù)如何?” “寬有……”高懷德頓了一下,改口言道:“其南北之距大致有七八里是為平坦,東西長有二十余里尚可算是……不過東西走向之中有幾個小村落,至于各村落穿插南北的小道為臣卻為不知,想必等下付先生會打探回來……” “好。如此言及,就將戰(zhàn)場引到此處……” “皇上……”侍衛(wèi)步軍指揮使何徽接言道:“敵軍有四五萬之眾,此下我軍合高先鋒帳下精兵才兩萬余人……何不等劉詞后軍行到,再全力一擊。” 郭榮搖頭道:“劉詞大軍糧草、輜重甚多,恐是要兩三日之后才能到,而敵寇剛?cè)∠赂咂剑鋭菡ⅲ蚴谴讼乱褟母咂桨l(fā)兵來取澤州了。 朕之所以駐兵在貓耳崗,是恐逆寇今晚便至,利用此處兩側(cè)地勢較高,路道窄小,制約其騎兵優(yōu)勢……阻敵前行,挫其銳氣。 此處兩邊通往澤州的小路之處,正是你右軍與李愛卿左軍駐營所在,朕居中路,若敵軍來攻,利用貓耳崗這長有里余的狹谷狙擊,左、右軍可分兵抄小路到敵側(cè)側(cè)擊,高愛卿在崗上引火矢,巨石擊之,屆時定然可以使其潰退。” “敵寇今晚不至,明日亦來,若是大軍而至,便依此行事。若是遣先鋒軍來……”郭榮聲音一沉,“高愛卿你就將他痛擊……三軍兵馬此下駐營離此只有三里,屆時朕自會迎軍合并追擊,在巴公原與之決戰(zhàn)。” “皇上,那……”何徴遲疑了一下,欲言又止。 “何愛卿但說無妨,所謂謀策,就是要集思廣益,朕未必能事慮周全,但說無妨。”郭榮笑道。 身側(cè)江秋白此時對這個書院的學子皇帝,竟是生出敬佩之心。心中暗自贊嘆其文韜武略的雄才,兼聽明策的度量。 “若是敵軍只有先鋒來犯,被高將軍所敗,必有逃兵疾竄告知敵寇大軍,而其大軍或已在巴公原駐留,等候先鋒兵馬消息,我軍追至陣勢不穩(wěn),到時或為敵所趁……”何徴道。 “何愛卿所慮有理。”郭榮點了點頭,“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軍乘勝追擊,士氣正盛,敵所不如,這是其一。據(jù)今早擄回的漢兵所言,此下逆寇尚不知朕親征,到時見我軍纛幟,知朕親臨,定然懼后面有大軍相隨,必定不敢貿(mào)然相迎,這是其二。 其三,若朕所料不差,將近巴公原之時,必有分岔小道,屆時左右軍可分兵疾進,到了巴公原廣闊之地,朕從驛道居中而出,左右軍兩側(cè)并現(xiàn),集結(jié)列陣速度想是不用半盞茶功夫……” “皇上意思是輕裝上陣?”何徴疑道。 “澤州是為軍需后盾,此次出擊自是可以不必顧慮糧草、兵械不足,朕已吩咐城中團練兵屆時跟上供應(yīng),即使一時不能擊潰敵軍,亦可安營扎寨與其對峙。 逆劉所仗無非是契丹騎兵,待付先生回來言明地形,或是可以預先派些人馬將拒馬槍,拒馬樁運去藏匿。 而劉詞大軍應(yīng)是最遲后天亦可趕到,何愛卿大可作好痛快殺敵準備,哈哈……” 君臣幾人議策擊敵之中,卻是不知不覺過了近一個時辰,出去打探地形的付長老等人已是回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