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付長老闖入接應之時,卻是沒有發(fā)現洛逍遙,便往花園西側尋去,恰是遇見洛逍遙危險,便是擲出長劍迫使沈連城收回殺招。 圍攻尚、林二人的七八位護衛(wèi)之中。亦有兩位是歸真小成境,尚佑在相護林婉真之下,一時無法將他們擊殺,砍殺了其中一位之際,躍到屋頂的契丹使箭高手,卻是引箭向他射去。 在他使刀相擋第一支飛箭時,已然將他手臂震得發(fā)麻,當又劈開緊隨其后的連珠箭,長刀便是脫手而出,眼見第三支飛矢又到,心知倘若自身避開林婉真必會為箭射殺,電光火石間,反身將她護住,卻是被一箭穿胸而過,而若非他將林婉真按下,穿胸而過的箭頭亦會擊傷林婉真。 那時園中與契丹高手纏斗的莫不善,聞聽到林婉真悲呼,仗著輕功了得,脫身疾掠尋去,將趕到之時,發(fā)出飛鏢射殺了企圖趁機而上的南唐護衛(wèi)。而屋上使箭之人,心恐付長老縱上屋頂近身相斗,只得引箭射殺付長老,自也無法相阻莫不善救人離去。 待洛逍遙、付長老與沈連城三人從西側廝殺過來,眾人方是心神大定。聞聽付長老喊退之聲后,紛紛傾力逼開對手離去,卻未曾料到尚佑已是中箭身亡。 ***** 未時,開封城趙府西跨院佛堂中,趙杜氏跪拜在蒲團之上,手中轉著念珠,口中念念有詞。 今日是她與智苦相約一個月期滿之日,她心猜智苦定會與上次一樣,潛入府中佛堂現身。便在早上辰時之刻,來到佛堂拜佛念經,同時相候智苦到來,豈知一直跪拜了近三個時辰,卻也未見智苦出現。 幸好趙杜氏尋常之時經常禮佛,每到一柱香火燃盡之后,起身到院井中走了一圈,活動手腳后,才繼續(xù)燃香禮拜,終是在她燃起第十一柱香火之時,身后傳來了一道聲音,“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趙杜氏心頭一松,身子略是前傾,將香火插入香爐之上,轉身行禮道:“趙杜氏見過大師。” 來人正是智苦,對著佛堂上供放的觀音佛像,躬身禮拜后,轉而望向趙杜氏,合什道:“老僧來遲,讓夫人久等了。” 言罷左手一動,佛像前西側的蒲團平滑著向西南方斜移數尺,智苦略一后退,盤腳而坐。 趙杜氏也不為奇怪,彎身拿起另外一張蒲團,行到智苦正對面離有一丈之距的地方,放下蒲團,跪坐而下。 “夫人可是想好了?” 趙杜氏側著望了一眼觀音佛像,對著智苦合什道:“老身千思百慮亦無可避,如何敢不應大師之愿?不知大師要老身答應何事?” 智苦但知她已起貪圖之心,此下所言只求心安而已,便是一笑,“即是如此,那老僧就直言了……夫人可將令公子祖輩遺骸移來交與老僧。” 趙杜氏聞言臉顯喜色,旋而又復于淡定,“可有吉時講究?” “目前還未到安放時日,先與老僧即可,屆時老僧自會安排。” “哦?”此下趙杜氏卻是略顯驚訝,“那敢問大師,何時是安放時日?” “阿彌陀佛。夫人即以答應,老僧自不會失卻承諾……”智苦頓了一下,沉吟片刻,合什言道:“此地非詳談之處,夫人明日午時可在上次相約之處等候,老僧讓小徒備車接引。” “是去往那……” “正是夫人上次所要想去見識的地方。”智苦微微一笑,站起身子,唱諾一聲佛號,對著觀音佛像又是合什躬身禮拜,轉而步出佛堂,行到廊柱邊上,頓了一下身形,又道:“遺骸遷移之吉時,夫人可自行決定,三個月內皆可……” “那……”趙杜氏話音剛岀,智苦卻是身形一閃,不見蹤影。 她本欲作問如何將骨骸交付,但見智苦已走,只得搖了搖頭,舉步向后院行去,剛行出跨院拱門,卻見趙匡義一臉驚喜從后園涼亭中奔來,“母親,那高僧可是來了?” “你看你……”趙杜氏臉顯威嚴,“怎可如此心浮氣燥?” 趙匡義神色一斂,忙躬身站定:“孩兒知錯了。” “元朗可是回府了?” “二哥此下是殿前指揮使了,想是事務比往日多了。”趙匡義恭聲道:“卯時去早朝至今還未歸來,母親喚他若為急事……孩兒立馬尋去。” 趙杜氏環(huán)顧四周一眼,“算了,待明日去了回來,再將事由告與他便是了。” 趙匡義聞言心中一喜,但知母親已與智苦會面了,壓下心頭的激動,“那……明日孩兒陪母親同去?” 趙杜氏望了一眼喜不自禁的趙匡義,略一遲疑,“本想讓你與元朗同行,但想說服他或是要費些口舌……那明日就你隨為娘同去吧。” ?? 翌日午時,趙杜氏與趙匡義來到城南相約之處,乘上龍從云相候的馬車向青龍山而去,如同上次前來一樣,下了馬車依是被蒙上的雙眼。 在龍從云與智光二人的攜帶下,一番騰云駕霧般的起落,當取下蒙眼的布條,趙杜氏母子二人發(fā)覺身處在山洞的通道之中。 趙匤義回望身后,但見拐彎的過道處透著日光,而身前卻是凸凹不平、漸漸而下的通道,心猜應是在半山腰之中,隨著龍從云的引路,行在洞壁時有透著幽明綠光的通徑,大約一柱香時光,到了一處倘大的山洞。 此下七拐八彎,二人卻已是分不清東西南北了,但見這山洞高有五丈余,頂上倒懸著形態(tài)各異、高低不一的巖石,在山洞入口的正對面,三面環(huán)壁之下,有一長近十丈、寬三丈余的水潭。 與雙龍池不同的是,這水潭卻是滿滿的一潭發(fā)著亮光的白色池水。水潭正中間卻是有一道同是發(fā)光的水流,連向正前方三丈處的一棵丈余高綠樹根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