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于鹿皮這個選項,李盛也并非是一拍腦袋臨時想出來的。 實際上在過去,乃至后世當代的許多機械之中,都一直有實際的應用。 當然主要是用作傳送帶之類,用來當密封件的時候并不多。畢竟那個時候,橡膠什么的早已廣泛運用起來了,甚至成為了國際大宗市場上的熱門交易品類。 一般的機械因為成本控制的原因,即便沒有條件去用高科技的合成材料當密封件,但橡膠始終是量大管飽的。 不過皮革當做密封件,也不是不能用。 大部分的確是不如橡膠,但還有少部分皮革用來做密封件,其實效果是優(yōu)于橡膠的,只不過綜合性價比沒有橡膠那么美滋滋,因此最后才逐漸被淘汰。 至于這“少部分皮革”究竟是什么皮,李盛終究是個理科生,不是讀歷史的…… 那縮水版的工業(yè)史教材上,還真沒具體說,李盛只能自己一樣一樣去試。 不過運氣不錯的是,李盛當時是在靈州。 靈州是什么地方,是漠北和中原交界地帶,是兩塊地方的交通窗口。 別說是李盛重建靈州之后,便是之前,南來北往的商旅也不少,就更不用說重建一番之后,以上將軍圣鄉(xiāng)侯的名義廣召天下商旅來發(fā)財之后了。 這么一個商旅云集的地方,又地處漠北之南,位置屬于史稱塞上江南的地方,別的貨物可能缺,但皮具? 在那地方,整點皮具比整糧食都容易。 李盛很快收集到了不同品類的大量各種皮革,一一嘗試之后,方才確定了一種鹿皮。 不過這性能……說來也真有點一言難盡。 原本李盛以為不像后世用的橡膠一樣方便,但起碼能量效率,應該有個七七八八成左右吧? 結果測試下來…… 密封性能,的確是有橡膠的六成左右,可是不知是什么緣故,這能量效率還就那個一般般…… 是真的一般般,當然也可以說不一般般。 總之就是,同樣的煤炭消耗量,最后的成品,只有自己設計指標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個數據要是出現在后世,李盛估計自己差不多就可以告別畢業(yè)證了。 但是現在,是騾子是馬已經拉出來溜了,好用自然好,不好用…… 不好用你能咋辦,也就硬著頭皮先用再說了…… 于是到了后來,這玩意也就只好先用著,最終以輔助位登上大唐的第一艘遠征海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