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公孫瓚的使者飛快的打馬回營,向公孫瓚稟明了劉辯提出的條件。 公孫瓚略作思忖之后親自帶了隨從前來拜謁弘農王,經過一番商議之后。公孫瓚決定拿出一萬匹戰馬來交換幽州牧及北平候的職位。 公孫瓚在燕、薊一帶經營多年,自己手下就有兩萬匹戰馬,其中一萬兩千人就是名震天下的“白馬義從”。而且羌族、鮮卑、烏桓等異族俱都十分忌憚公孫瓚的威名,時常供奉馬匹,只要公孫瓚開口,半買半索的弄到一萬匹戰馬,絕對不難。 而多付出五千匹戰馬,就能把幽州刺史提升到幽州牧,公孫瓚怎么想都覺得劃算。一州刺史按照職位定義來說,職權所在是刺查地方情報,向朝廷檢舉彈劾。雖然后來逐漸掌握了地方實權,但終究名不正言不順,有些不倫不類的樣子。 而州牧則不同,自從前幾年劉焉向靈帝劉宏奏請設立州牧之后,劉焉就成了大漢朝的第一個封疆大吏,總督地方大權,將軍、政、民所有的事情一肩挑,簡直就是一州之王。若是能夠用一萬匹戰馬換回州牧之職,對于公孫瓚來說簡直是祖墳冒青煙,更何況還能獲得一個北平候的爵位! “天子盡管放心,一萬匹戰馬定然如數送到江東!” 公孫瓚心中歡喜,嘴里對劉辯的稱呼也從殿下直接變成了天子。 “寡人部下缺少馬匹,公孫將軍營寨之中現在就有一萬多匹戰馬,現在便撥給孤五千匹戰馬如何?”劉辯卻不想望眼欲穿的等待,直接讓公孫瓚現在就支付一半的承諾。 公孫瓚略作思考,雖然有些顧慮,最終還是答應了劉辯的請求:“既然天子急需馬匹,瓚便提前撥付給陛下五千匹戰馬,還望天子登基之后切勿食言!” 劉辯牽了公孫瓚的手大笑道:“尊師盧植將拜為三公,寡人豈會失信與你?” 既然劉辯這樣說,公孫瓚便再也沒有顧慮,徑自回營挑選了五千匹戰馬送到了劉辯大營,然后拱手辭別。傳令拔營向北,連夜撤退。 看著公孫瓚送來的五千匹戰馬,絕大部分都是白色大宛良馬,這可是在江南籌措不到的,劉辯不由得心花怒放。既然袁紹遲遲不來送別,也懶得理他,看到軍隊拔營完畢,便傳令連夜撤退。 當下,由徐晃、林沖擔任先鋒,劉辯帶著劉伯溫、劉曄等文臣,在衛僵、周泰、花榮等武將的護衛之下,簇擁著何后的鳳鑾,以及拉著唐姬、馮蘅的馬車行走在中軍;由秦瓊、岳飛、徐晃三員大將帶著剛剛騎上白馬的五千精銳殿后,借著月色向南方而去。(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