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至于海務理事衙門,早早地吸納如馬歡,鄭和這類出海的人,培養航海方向,順便處理海外事宜,到時候與管理海外國家無縫對接。 做一件事,要么十年前,要么就是現在。 開海禁遲早的事情,造船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你想如何選取民技官?”朱標不松懈的問道。 “民技取士!”周乾道:“科舉取士有固定的書籍,民技取士也會有自己獨成體系的東西,收集前朝的民技,我想親自整理成冊,到時候與科舉一同。” “雄英,你的意思是,大明科舉取士,要與民技取士并行?”朱標聽到這番話,震驚了, “嗲,科舉取士為官員,民技取士為大國良匠,挑選需要的工匠,實踐培養。” 這個孩子不簡單,他很喜歡。 “對,請爹與皇爺爺說說。” 科舉可以從隋唐開始,那么民技取匠可以從大明開始,到時候慢慢培養一套屬于自己的民技官,多年后只需要移花接木就可。 這些日子,周乾算是看透了一件事情,那便是,這群文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沒見過的東西,都要出來上奏彈劾。 有辯論的時間,不如自己離他們遠些單獨干,日子久了,朝臣也會慢慢習慣,自己再嫁接過來。 這民技院的民技官便是大明工業體系的基本盤。 今日下山時,朱標帶著周乾去看了太子妃常氏,說自己會好好的照顧失而復得的兒子。 所以,朱標沒有任何反對,將周乾說的詳細寫下來,命人送到御書房給朱元璋。 “我說的話,文臣武將也是很少反駁的。”朱標將奏疏放好,篤定道。 “是。”周乾道:“皇爺爺那里我也會親自與他提。” 大明皇權頂端的兩個人,便是周乾推行民技官的助手,只要過了朱標和朱元璋這關,沒有人可以阻攔。 周乾先告訴朱標,將此事作為一個緩沖,隨后再告訴朱元璋。 wap. /84/84133/20457436.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