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蔡婧補充道:“楊中郎手里的,是一種用酒泉玉做成的夜光杯,喝蒲桃酒,搭配夜光杯,更有風味,特別是月色正好的夜晚,月亮的光華,映照在酒泉玉杯上時,玉杯閃閃發光,酒液殷紅,對吧?” 盧植哈哈一笑道:“原來侄女也聽說過這些典故,葡萄美酒夜光杯,這首詩寫得極好,伯喈詩書世家,兩位侄女出口成詩,令人羨慕!” “詩中描寫的意境,倒是和明光相配。” 蔡邕念叨了幾遍,還是第一次聽到夜光杯的典故,雖然好奇兩個女兒為何會知道,但現在不便追問,又道:“古來征戰幾人回,有些悲壯了,這首詩,是你們寫的?” 言罷,他看向兩個女兒。 自己女兒有什么作品,什么水平,他比誰都要清楚。 這首詩不像是她們所寫。 楊昭也被她們震驚了。 “難道她們也是穿越者?” 這首《涼州詞》,他只和甄儼說過一遍,連盧植也不知道,夜光杯的典故,他只告訴過甄儼和盧植。 甄儼還沒有開始推廣和預熱,這些不可能傳出去,她們居然知道了? 蔡婧解釋道:“我和姐姐沒有打過仗,寫不出這種詩,是楊中郎寫的。” “那天在商號,我們碰巧聽到,楊中郎說起這個典故,還有這首詩,便記下來了。” 蔡琰補充妹妹的話。 原來如此! 楊昭想起來了,剛見面時,覺得她們很眼熟,應該是在甄氏商號里見過一面,有一點印象,當時和甄儼聊天,她們好像正在身邊。 “竟是明光寫的?” 盧植又是震驚,隨后心里歡喜不已。 蔡邕羨慕道:“出口成詩的人,原來是明光。” 楊昭謙虛道:“我當時就是亂說的,算不上詩,我們先試一試蒲桃酒。” 說罷,他將酒分在夜光杯里,分別送到蔡邕和盧植案前,大白天的沒有月光,玉杯暫時不會閃閃發亮,但是潔白的杯中,蕩漾著嫣紅的酒水,給人的第一感覺,還是比較有意境。 楊昭此時挑釁地往衛寧看去,又感到很意外,蔡琰姐妹會成為自己的助攻。 衛寧雙手,微微一緊,握成拳頭。 到了這個時候,酒好不好,已經不是重點,楊昭的風頭完全把他壓倒,那首詩他寫不出來,也從未在別的地方聽過,很有可能是楊昭原創的。 居然被一個鄉勇搶了風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