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和在其他地方一樣,廚房里剩下什么菜他們就拿什么菜來做一做。 陳年在這邊做菜,宋青舟則在一旁熬了一鍋粥。 “吃慣了山珍海味,有時候還是覺得喝點粥就挺好,小米養胃。” “是啊,其實我也挺喜歡喝米湯的,有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得喝點,要是哪天突然不喝還感覺渾身不得勁?!? “你才這個年紀就說這種話,會不會太早了點兒,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該吃的都吃了,才開始喝米湯,你趁著年輕不應該多吃點兒以前沒吃過的東西呀?” “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掉的,我和師父在宮里也會經常隔三差五晚上弄點米湯來喝?!? 陳年說完,又忽然想到了其他方面:“對了,師公,我們譚府在京城也是有酒樓的嗎?” “是啊,你師父沒跟你說?” “說了的,只不過以前沒往這方面多想,今天剛好想起來了,就順便問問?!? “譚府在這兒一共有兩家酒樓,是譚老爺的兩個子女在分別管著,我們幾個老家伙教出來的徒弟,大多都送到了酒樓里。 有時候我們也會過去看看,檢查檢查,不過別看京城里多是些達官貴族,但有時候他們還真吃不出什么好壞來,味道做的差不多就行了,只要能滿足他們的大部分要求,出去之后基本上也沒個說不好的。” 彭長海說道。 “這就是土豬吃不了細糠?” 彭長海聽著陳年的這一句形容,哈哈大笑:“沒錯,就是這個意思,老爺也經常這么說他們,不過這話咱們自己在家里說說行,出去可千萬不敢說。” “師公,那萬一有會吃的人去了怎么辦?” “去就去唄,反正咱們譚家的酒樓味道肯定是讓他們挑不出毛病來的,我說的這個差不多可不是隨便做一做,糊弄客人,今天糊弄了客人,明天他們這些徒弟就能糊弄我這個師父。 我的意思是,平日里能去酒樓吃的那些人一般都是官員,但他們就算能吃會吃,畢竟和最高的要求還是不一樣的。 這就像是你在宮中,所有的東西做出來那必然得是最好的,因為吃的人不一樣,可能你這邊炒了點肉片,但在往出倒的時候有一塊肉掉在了桌子上。 如果在宮里,這塊肉那肯定就是不要了,要么扔掉,要么廚子自己吃了,可在酒樓里就餐,不小心掉出來一片,回頭再放進去就是?!? 陳年明白意思了,主要還是場合不同,適用的人群不同。 就像是自己平常在店里做飯。 用水只要用燒開的水就好了,但去到一些有錢人家里做宴席的時候,人家根本看不上這種燒開的水,就非得用從外國空運回來的礦泉水。 有的人在家里喝茶,用的是水管里接出來的水燒開。 而有的人稍微講究一點,會去買外面的桶裝純凈水。 也有的人更講究,非得用昆侖山不可。 還有人比較講究生活質量,也很看中喝茶這件事,所以就會用依云。 但更有錢的人就不一樣了,哪怕是泡個茶,他們用的水也得是從國外買回來的。 一瓶水百八十塊的根本看不上眼。 如果不是陳年通過做宴席接觸到了他們這個圈子,根本就不知道一瓶礦泉水都能賣到上萬的價格。 因為對于很多人而言,一萬塊錢已經是一年的生活費了。 而陳年那些住在村里的親戚們很多人一年也就發個三五千。 糧食自己家就種,村鎮里買肉也很便宜,家里的院子中種著很多種菜,就算是自己家里沒種,鄰居親戚家也總是有的。 到時候互換一下或者直接過去拿點兒就行。 除了有時進城買買衣服,買點米面,剩下的根本沒什么花錢的地方。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食物掉在地上,三秒鐘之內撿起來就還是干凈的。 這些話之所以能傳這么久,那也是因為這世上大多都是普通人。 “以后你要是想在宮里長干,以你的本事應該也是能待得下去的,但萬一哪天你要是不在宮里干了,回來也可以到譚家的酒樓里去或者就留在譚家?!? “嗯,師公我知道了?!? 只是陳年知道了,他們卻不知道陳年不會一直留在這里,等到學完之后就要回到現實中去。 到時候陳年還得再找個其他的理由。 這個理由不光要說服自己的師父、師公等人,還得能說服皇帝才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