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妃宮上香過后幾日,除了吳象賢上門請教了幾次關于澳洲的各方面問題外,喜安和尚也過來了幾次。 作為元老院和薩摩藩之間的“通信奉行”,喜安傳話說,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恒應元老院的需求,已經開始組織百姓前往吐噶喇群島中上三島中的硫黃島,著手大規模開采硫磺了。琉球國王尚豐也派了不少勞力前往琉球國領土最北的硫黃山島(今硫磺鳥島),協助當地居民開采硫磺。不幸的是前幾年島上的火山剛噴發了一次,島上的四十戶居民死傷慘重,導致硫磺的產量大大下降。若是依照以往的工作量,硫黃山只能年產十噸左右的硫磺——明顯不能完全滿足臨高的需求, “下次來琉球的時候,應該向執委會申請,帶上大規模開采硫磺的器械。”趙彥昊隨手把這點記入隨筆當中。隨后又道:“不能多派些勞力去開采么?” “下邦國小民少,實在派不出太多的人手去開采。”喜安無奈道。 他不敢說的這都是受惠于薩摩的“徳政”所賜。 琉球王國時代,人口始終在十多萬這個數字上下徘徊。一來是海島國家土地稀少,資源匱乏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二來也和薩摩征服之后的殘酷的壓榨有關。為了繳納薩摩藩索取的貢品,琉球長期實行人頭稅制度,對百姓的壓榨十分殘酷。人頭稅體制下,部分島民流離失所,棄家出逃;留下的以非常殘忍的極端方式如采取鳴鐘賽跑,殺死跑不動的老人和病殘者來逃避人頭稅。與那國島的島民為了避免提高征收額度,島上人口長期被硬性控制在一萬左右。為了減少人口出生數量,懷孕到一定月齡的婦女都要被迫到一處被稱為“人頭稅石”的天然巨石上跳過一道七米深的石縫。失足摔落而死者不計其數。 在這樣強制性的控制人口狀態下,琉球說不上人口過剩,當然也無從派出更多的勞動力。至于這件事的原委趙彥昊是想破腦袋也不知道的。 “還是要多多招募人手。”趙彥昊繼續道,“多些人做才產量才大,我大宋要硫磺是多多益善。你們賣了硫磺得國家和百姓都得利,有什么不好的。” 喜安無奈想,這利哪里輪得到百姓!硫磺的生意做大了,薩摩只怕又要壓榨了去。 但是這話他可不敢說,這倒不是他是日本人胳膊肘拐向的問題,而是薩摩在本地無孔不入,到處都有眼線。隨便亂說話真得會死人的。 匯報完畢,喜安又問道:“不知大宋使者,何時前往崇元寺行諭祭之禮?” 趙彥昊想了想,“清明時節如何?” “甚好,還望使者靜候。”喜安應和道。 清明當日,天蒙蒙亮,琉球國的三位法司(三司官)馬勝連、毛泰運和向鶴齡便率領琉球的文武百官及帶著金鼓、打著儀仗的紅頭巾差役,來到天使館前靜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