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屯墾點(二)-《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第(1/3)頁
以下內容節選自《一次改變臺灣的拓殖:農墾高雄聯隊開拓史》第四章《荒原》
開封書局出版,1831年版
這是個典型的亞熱帶濕地,被火焰焚燒過的林莽只用了幾天便又恢復了些許綠色。然而這里再也不會恢復本來的樣子。被焚燒過的土地修建起了簡陋的城寨,平整過的土地正建立起第一個種植園。
這一片屯墾居民開拓出來的土地猶如綠色亞熱帶植物叢林之海中的一個小小島嶼,四周是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秋季的到來使得色彩變得斑駁而美麗。
然而這美景并不能令居民們愉悅。風吹過叢林時的林濤肯定一直在他們耳畔低語:你現在得靠自己了,你現在已經與世隔絕,你的處境非常危險。
今天,很難想象第一批來到這里的移民,穿著工作服和草鞋,沿著剛剛開辟出來的小路前往工地,也很難想象當他們站在塔樓上,眺望著一直延伸到天邊的綠色海洋時的心境如何;恐怕也難以理解他們當時是為何背井離鄉,來到這里。
農墾臺灣旅團第一聯隊鳥松屯墾區。這就是他們所在地方的正式名稱。沒有人知道為什么這里叫做鳥松,也沒人知道為什么旁邊的湖泊叫做大貝湖,另一個稍遠也小一些的湖叫做小貝湖。這些名稱從一開始便出現在第一聯隊的文書上。
鳥松屯墾區是個地地道道的孤島,1631年的12月,距離最近的營寨也有12公里之外,彼此之間只有一條勉強可以通行的小路相連接。猶如一條細細的血管,為這里輸送著賴以生存的養料。
正是這條小路,帶給了移民們無窮的希望,也是這條小路,使得他們相信,那個無所不能,把他們帶到此地的元老院會永遠佑庇他們,帶領他們在這里建立起新的家園。
現在,家園正在慢慢的成型。每個人都得為自己建造一個比帳篷更靠得住的住所。屯墾點隨著樹木被砍倒,制作成木板和建材的過程而漸漸成型。這是他們的新家。他們并沒有想過有朝一日這里會成為一個大城市,現在只是一些因為饑餓而背井離鄉的可憐人,為了生存,來到了這個蠻荒之地,用雙手來討生活。除此之外,并無他想。
就在這小小的屯墾點上興建起了城市,如今這里除了地名:鳥松區和大小貝湖之外,屯墾點痕跡已經是蕩然無存。
大貝湖依舊存在,比起二百年前,大貝湖的輪廓和面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河水依舊清澈,水質清新。湖畔已經成為一個大型的生態濕地公園,有九曲橋,有亭子,有茶室和咖啡館,還有水源地保護的警示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北海市|
璧山县|
余干县|
日照市|
元阳县|
化德县|
武山县|
双柏县|
丽水市|
宁安市|
沧源|
商南县|
南丰县|
青冈县|
海盐县|
容城县|
汉阴县|
武义县|
滦平县|
巫山县|
琼中|
合川市|
大田县|
锦州市|
安宁市|
中阳县|
大邑县|
芒康县|
抚松县|
浠水县|
永善县|
三原县|
寿阳县|
宁阳县|
安化县|
永仁县|
措勤县|
乡城县|
海晏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