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土豪-《李自成的明末游戲》
第(1/3)頁
袁宗道找來報說有朋友拜訪,李自成作別幾人離去。
艾毓初也沒空瞎扯淡了,匆匆去忙乎賑災之事。
一場小聚會也就散了。
李自成回到班頭公房,沈小西兒熱情的上前打招呼。
沈老西兒在收了第一次贓物后回轉老家,榆林的買賣交給了大兒子沈一石。
沈小西兒此次來訪,一是為躲“流賊”;二是想打聽什么時候再做買賣。
畢竟那家小當鋪是因為李自成才設的,老不開張的話也沒必要一直維持下去。
李自成聽完后有些為難,“再等等吧,一時也沒下手目標。”
沈小西兒瞇縫眼一張,“班頭,兄弟倒是打聽到一個為富不仁的大財主……”
……
當天后半晌,艾毓初的三座粥棚就立起來了。
而且有他帶頭,樂捐人數大漲,最后共出糧三萬八千多斤,銀六百多兩。
知縣王象兌笑得合不攏嘴。
米脂一沒起流賊,二沒丟城,三餓死的人少,無過就是功。這就是政績!
王象兌還親自表演了在鍋里插筷子不倒,以示粥稠。
烏泱泱的人頭涌動,饑民們端著破碗把粥棚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自成安排張成帶捕快維持秩序,不好好排隊的也別客氣,棍棒伺候。
沒想到還在里邊抓了一個賊。
真是奇葩天天有。窮的都要領粥喝了,你能偷到啥?
更奇的是他還真偷到三錢銀子。
只能說免費的粥就是好,不論貧富都想來蹭一碗。
頭一天還算順利,第二天可不得了了。
大清早城門還沒開,外面就圍了成百上千人。
王象兌得報,匆忙穿戴好登上城墻一看,我的天爺啊。
他慌了。
或許還有更多饑民正扶老攜幼在趕來的路上,可粥是有限的,放完之后呢?
屆時上萬人聚在城里,又沒了吃食,必然會引發騷亂。
王象兌召集臭皮匠們一通商議,最后決定城里只留一口鍋,另外在北門和南門外十里,以及無定河西艾東莊,三地各設粥棚一座。以分散饑民。
李自成原本只捐了一萬斤糧,五百兩銀子,得到沈小西兒報信后他把捐贈額翻了一倍。
反正很快又要打土豪了,而且存糧太多起事后也不可能都帶走,還不如散了好。能活一命算一命。
艾毓初真想不通李自成從哪弄來的糧,居然還都是麥子和大米。他只能感嘆半仙果然好本事。
李自成不愿出風頭,拒絕小艾在功勞簿上記名。
那怎么行?
賑災是天大善舉,上報之后說不準皇帝都要下旨表彰。
李自成拗不過,一時大意署名趙得勝。這下提前暴露假名,又要重新起綽號了。
知縣王象兌端詳著花名冊直撮牙花子,趙得勝是哪個土豪?這年頭竟然還有做好事不留真名的?
一般士紳但凡做些善舉,沒把牌坊蓋到天上就算謙虛了。
延綏東路副總兵曹文詔也挺開心,米脂還是挺富裕的嘛,那他的糧餉是不是要再加三成?
王象兌這才想起還有一尊大神沒打發走呢。
他清楚,以眼下情況,不可能再從里長手中摳出多少糧食。所以干脆把賑災善款抽出五百兩孝敬給軍頭。
曹文詔不大滿意,糾纏一頓,又多取了兩千斤糧,健騾若干頭才罷休。率關寧軍往榆林征剿王嘉胤。
老曹是大同人,早年在遼東從軍,歷事熊廷弼、孫承宗,積功升至游擊。
崇禎二年底,他隨袁崇煥入關勤王。
三年初,拿了尚方寶劍的曹文詔率領參將王承胤、張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在玉田埋伏建奴,因鏖戰有功升參將。
然后他從大塹山轉戰到遵化附近,又跟從馬世龍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魚等關口。因為收復四城的功績,朝廷給他加官為都督僉事。
六月,曹文詔被封為延綏東路副總兵,帶領關寧軍入陜征討流寇。
李自成目送大隊離去,心里有些忐忑。
關寧軍個個頂盔貫甲,罩袍束帶,系甲攔裙,一看就不好惹。你說你不去殺韃子,跑來繳農民軍干嘛?!
唉!
米脂縣這次賑災只持續半個多月就結束了。
雁過拔毛是肯定的,至于有多少錢糧落在老百姓肚里,沒人在乎。
李自成也懶得摻和,心意到了就好。
現在革命軍的幾員大將勉強操練出來了,隨后招精兵四百余,讓他們去教導。
如果不考慮那些因為長期饑餓而造成的營養不良,古人的身體素質要比后世人好太多。
惡劣的生活、衛生、醫療環境下,相當于以死亡率為代價對人口進行自然篩選。身體素質不過硬的根本活不到成年,剩者為王。
光一個接生,用生銹的剪刀剪斷臍帶,嬰兒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能挺過來的自然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慈利县|
衢州市|
清河县|
虹口区|
鲜城|
呼图壁县|
那曲县|
广德县|
扶余县|
勐海县|
赣州市|
双峰县|
宿松县|
永胜县|
亳州市|
金堂县|
津南区|
石泉县|
浮山县|
沂南县|
上林县|
若尔盖县|
南昌县|
彭山县|
仙桃市|
临澧县|
英德市|
洪雅县|
三门峡市|
天门市|
秭归县|
怀来县|
张家界市|
南昌市|
五家渠市|
黑水县|
中方县|
依兰县|
体育|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