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戰馬在吃痛之下,速度也不由得慢了下來,需要知精甲騎兵的速度慢下來,那神通便少了一多半,饒是能多抗幾刀,架不住人家輕騎兵多啊,砍翻了幾個,自己也受傷頗重。 蟻多咬死象,說的便是如此! 更危險的是,秦軍的車弩兵正在爭分奪秒地重新上弦! 不一會兒,一隊的秦軍輕騎或被撞弱,或被斬殺,已然消散于無形,可也正是此時,之聽得“嗡”的一聲,趙軍精甲騎兵緩緩倒下。 秦軍的車弩再度發威了! 不待趙軍反應過來,秦軍之中又是一隊的輕騎兵跟隨著弩箭的腳步便沖向了趙軍精甲騎兵隊列之中。 如此反復幾次,盡管趙軍的精甲騎兵損失慘重,秦軍的車弩也被保存了下來??此魄剀娬剂舜蟊阋?,但實則兩軍依舊在博弈之中,甚至趙軍還稍占便宜。 畢竟這樣的互換趙軍還是樂于接受的,畢竟對手用的乃是五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損失來換自己的精甲騎兵,兩千精甲騎兵,換他兩萬輕騎,不虧! 而如今秦軍的兵力優勢,也在一日的鏖戰之中,一陣陣的磋磨之間,消散得差不多了,一旦秦軍的兵力優勢沒了,甚至是趙軍的兵力占了優勢,即便秦軍保有弩車,也是無法對付自己輕騎兵的,畢竟那來去如風的攢射可不是笨重的弩車能夠阻攔的,而周遭平坦的地形,也實在利于趙軍的輕騎戰法。 很快秦軍的校尉們顯然也看出了這個問題,以輕騎換精騎兵,二換一、三換一都能接受,可五換一,加上自己弩箭的誤傷,甚至到達十換一的地步,實在是有點接受不了啊! 可是,接受不了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加快換箭的速度? 車弩的弟兄們已經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人員也是輪換過一班了,可這玩意兒最快也只能這樣了。 似乎一切都陷入了死循環之中,可是秦軍到底不愧為當世強軍。 弩車方向沒有辦法,校尉們更是一籌莫展,可偏偏在秦軍最底層的騎兵們卻是想出了辦法——不是說輕騎兵上去就是歇菜,一個個極其容易被逐個擊殺嗎? 無非是止住趙軍的馬速而已。 那好,我直接給你來個大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