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沒有誤會。」 秦、趙兩國的使者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 隨即兩人也不管已經(jīng)從主位上站起身來的韓王,徑直對視著對方。 「秦王,好本事。」趙使點點頭算是見禮道。 「趙王,也不錯。」秦使也不吝夸贊地回禮道。 「周地還在我趙國手中。」趙使眼神微瞇,略帶威脅地說道。 「哦?周地不是在魏、楚手中嗎?」秦使毫不客氣地反擊道。 「看來,秦王已經(jīng)忘記了當(dāng)年長平之痛了。」趙使繼續(xù)打擊道。 「趙王似乎也忘了當(dāng)年華陽之?dāng)×恕!骨厥巩?dāng)即再度反駁道。 「那就讓世人看看,到底是我趙國的長刀鋒利。」 「還是我秦國的長劍堅韌?」 「請。」 「請!」 言罷,趙使卻是看也不看主位之上的韓王一眼,徑直便離開了韓之國的王宮。 這簡直就是將韓之國的面子踩在了腳底下了。 且不說在韓國的王宮大殿之上,秦趙兩國的使者卻是毫無顧忌地交鋒著,似乎將周圍的韓之國的君臣都當(dāng)成了擺設(shè)。 這也就算了,畢竟秦趙交惡也是韓之國所愿。 可是,趙使這不告而別,便是大大的外交失禮。更尷尬的是,在場韓之國君臣何止數(shù)十,卻無一人敢上前阻止。 這要是換在了趙國或是秦國的王宮之中,是斷斷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的。不說來使敢與不敢,就算來使真的這么做了,身為臣子,立即就會拿著刀砍上前去。 國家的顏面,絕不容褻瀆。當(dāng)日周朝使臣在趙括的登基儀式上只是稍稍地?zé)o禮,便被趙括毫不猶豫地驅(qū)逐了出去,這才是一個國家該有的骨氣。 當(dāng)然了,這也怪不到韓王和他的臣子們。誰不想要有這份骨氣,可這份骨氣,也是需要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的。 不論如何,趙使在韓之國的一行,又再度達(dá)成了他想要的目的。 至此之后,天下所有人都會知道,韓之國靠著秦國的撐腰狠狠地駁了趙國的面子,不僅沒有給受災(zāi)的趙國一粒糧食,更是縱容秦使當(dāng)堂羞辱趙國,令趙使憤然離場。 什么?明明是趙國使臣無禮而退,怎么變成了憤然離場。 因為趙國是這么說的。 因為秦國,對此也并不反對。 所以,韓之國說些什么還重要嗎? 而這次在韓王宮中的這一秦趙對峙的情形,其影響不僅僅是讓趙國進攻韓之國變得更加的師出有名,同時也對秦國的判斷有了很重要的影響。 顯然,隨著這一事件傳入咸陽朝中,秦國上至秦王下至范睢、王龁等輩,都對趙國伐韓的判斷深信不疑。 原因很簡單,不伐,不足以彰顯趙國之威;不伐,不足以平趙王之怒! 只可惜,秦王和他的臣子們,顯然是有些低估了他們的老對手趙括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