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四章 洛陽城里春光好-《滄瀾仙圖》


    第(1/3)頁

    次日大早,方易之帶著何安、范大志繼續趕路。方易之說伊闕縣城距離京都洛陽城還有六七十里,翻過龍門山,傍晚時分就能趕到。想來此時京都洛陽城應該已是人山人海,知行院入門子弟測試即將開始,必定匯集了天下英才。

    方易之又雇了一輛騾車,載著兩人順著山道爬上龍門山。龍門山位于京都洛陽南郊,是拱衛帝京的天然門戶,因東邊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水河切谷中流,使河谷兩岸崖石壁立,形似天然門闕。

    山勢并不陡峭,山中常年有人行走,山路寬闊已可行車。方易之執鞭坐在車轅處,何安與范大志坐在后面,兩人看著龍門兩山翠柏成林,郁郁蔥蔥,伊水清澈,游魚可數,綠柳夾岸。無數泉水自山下石罅中進出,千態萬狀,蔚為奇觀,真是山河壯麗,風景絕佳。

    前朝有大詩人曾說:“洛都之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天下山色之美,有各種類型,有各種風格,龍門山色的綺麗之美,就像一幅山水畫,碧波連連,有聲有色。

    所謂:“伊水搖鏡光,纖鱗如不隔。千龕道傍古,一鳥沙上白!”何安與范大志看的心曠神怡,想不到未到帝都,一路上竟有如此美景!

    三人自龍門山上走下,太陽已經偏西,極目遠眺,山下宏大的城郭已隱約可見。

    方易之駕著騾車駛入官道,逐漸匯入來來往往的人流中。夕陽西下,三人過了定鼎橋,終于抵達洛陽城。

    何安和范大志從小在村子里長大,昨天剛見識過伊闕縣城的繁華,今日看到京都洛陽城的定鼎門更是震撼不已。

    巍峨的城門高聳入云,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筑群,規模恢弘,氣勢壯觀。

    城門下站著兩隊持戟披甲的士兵,門口還有幾個士兵盤查進出城的人員,負責驗看路引,通關文書等。

    進了城里,里面道路寬廣,街邊店鋪林立,行人如織。有牽著駱駝的波斯人,金發碧眼的普羅人,滿臉大胡子賣芝麻胡餅的龜滋人,蒙著頭巾全身裹在袍子里的大食人,還有身形魁梧彪悍的回鶻人,各種各樣的人匯集在一起,自然又充滿和諧,不由讓人感慨這真是一座偉大的城市。這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大陳帝國,引得八方來賀。

    騾車被擠在人堆里,亦步亦趨地向前挪動。方易之風輕云淡的告訴何安與范大志,這里人還不算多,到了知行院那才叫熱鬧呢。每年的這時候,夢想進入知行院學習的學子們會從全國各地趕來,知行院常被圍得水泄不通,那景色才叫壯觀。

    騾車艱難的擠出人群,駛過朱雀大街,終于到了知行院。

    方易之跳下騾車,疑惑地望向四周,只見知行院門口稀稀落落的只有十幾個人,負責登記的教習老師比參加測試考試的學生都多。

    往年知行院招選弟子的時候,周邊客棧可是天天爆滿,門口擁堵得需要多名教習老師來維持秩序。就連附近崇文坊的居民們也是一家老小齊上陣,于偏僻處兩丈帷幔一圍,中間一只恭桶,專門解決考生上茅房難的問題。進去一次不論大小解,收一個銅板,據說有些人家賺的盆滿缽滿,已在民間傳為笑談。

    今年竟然門可羅雀,難道是出了什么問題?

    方易之讓負責接待的教習招呼何安和范大志登記安排住處,急匆匆地去找老師文院院首魏知臨。

    知行院內一個古古香色的小院,南墻根下幾根蕭瑟的秋竹,西墻邊兩株郁郁蔥蔥的青松,北檐下十幾盆含苞待放的秋菊,院子中央滿樹紅棗,累累將收。

    魏知臨坐在松下,他大約四五十歲年紀,頭戴逍遙巾,蠶眉鳳眼三縷長須,生的儀表不俗,穿著寬大的儒服,舉手投足間氣度雍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普陀区| 长垣县| 旌德县| 平果县| 监利县| 丹江口市| 梓潼县| 汝阳县| 左云县| 延庆县| 武鸣县| 连云港市| 武威市| 黎川县| 女性| 沅陵县| 通江县| 张家口市| 灵宝市| 乃东县| 离岛区| 宿州市| 托克逊县| 波密县| 涿鹿县| 寿宁县| 胶州市| 叙永县| 临澧县| 建始县| 衡阳县| 岳普湖县| 盱眙县| 洞头县| 辽源市| 山西省| 手机| 西宁市| 卓资县|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