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多年了,張韶峰兩口子對老人的照顧,可以說無微不至。
吳月佳的賢惠、耐心,在屯里那也是出了名的,經常能看得到她用輪椅推著自家公公在院子里烤太陽或是在路上溜達,背進背出的,擦洗之類就更不用說了。
張韶峰的孝義,那也是讓人談起這事兒,背地里都豎大拇指的人。
生前盡孝,總比過世的時候各種場面有意義得多。
一家人在老人過世的時候,也并沒有那么多悲慟,顯得很平靜。
幾個結義兄弟都放下了手頭的事情,包括陳秀清也從工藝品加工廠回來,幫忙張羅著老人入殮、靈堂設置,招待來客等事情。
屯里人,也都自覺地參與進來。
身為老英雄后人,這事情可不小。
以往有過交集的,區上的、伊春的,哈爾濱的,還有收到消息后來自各地的那些老戰友,來了很多很多人,包括魏春安和他們的父輩、爺爺輩。
這其中,有不少大人物。
原本想低調的事情,變得轟轟烈烈,風風光光。
一直忙活了六天時間,老人安葬進入祖墳,事情才漸漸淡化下來。
魏春安等人的父輩忙著回去工作,他們幾人陪著爺爺輩的人,還有哈爾濱、伊春和區上的領導,叫上呂律,去參觀了呂律的家庭農場和獵場。
四五個人拖著根長棍就能看住在山溝里喧鬧搜食的鋪天蓋地的大雁群;
山溝里藏在潮濕枯葉下落腳就可能踩到的林蛙;
在灌木叢間竄動,或是撲騰著翅膀跳上枝頭充滿活力的飛龍;
蜂箱巢門口忙著采花粉、花蜜進進出出蜜蜂,甕聲大作,熱鬧無比;
草場上悠閑吃草的一匹匹鄂倫春馬和獐子養殖場里邊見人就四處蹦躥的百多只獐子,還有在林子里悠然自得的數個梅花鹿群……
一幕幕看在這些人眼中,處處都是蓬勃的生機。
“過年的時候,春安他們帶回去的蜂蜜、飛龍、大雁,還有那些魚,可是成了過年的主菜,都是些好東西。我聽他們幾個混賬小子說,你來了以后,領著秀山屯的人干了不少事情,屯里很多人的日子,那過得比城里的都好。
我開始還不相信,現在看到屯里蓋起來的一座座寬敞的大房子,再看看這些養殖場……年輕人,真是年輕有為啊!”
魏春安的爺爺拍了拍呂律的肩膀:“你心里邊是怎么想的?”
“我想得其實很簡單,這日子不能只是我一個人過好就行,只有大家都過得好了,那才是真的好,我也沒想到,事情辦起來以后,大家會那么擁護我,魏春安他們幾個哥們,也給我提供了不少幫助,還有我的幾個結義兄弟和屯里的老少爺們。”
呂律也不居功:“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忙,也不會發展成現在的模樣,都是大伙的功勞,我占了個名。”
“你這就謙虛了,能為大伙著想,必定是得人心的,只要得了人心,還有啥事兒辦不好的,伱這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
老人隨后看向那些跟在后邊的領導:“能為大伙謀福的帶著大伙過好日子的人,可得好好支持,也該好好支持。”
“那是當然,事實上,這幾年,不少地方的人都來這里取經,小呂他們幾個也去不少地方去講過經驗,帶動了不少地方的特色養殖,這樣的人才,我們肯定是大力支持的。”伊春的領導連忙說道。
“我最近也在考慮,將這些養殖場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成更專業的項目,成立專門的養殖公司,以出售種苗、養殖技術、肉類加工等方式,帶動更多人參與進來。”呂律適時說了一句。
那領導眼睛一亮:“好想法,回去后我召集人手開個會,好好研討一下。”
老人微微點了點頭,又轉頭看向呂律:“還聽說你這里有個洋人投資建設的獵場?”
“是有一個,現在正在不斷加快里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入冬后,就能進行開放。”
第(1/3)頁